水利
历时70载,无数长江科学院人甘当水利事业先锋!
见道网 2021-10-26 10:25
  • 一路成长的长江科学院将勇当水利事业排头兵,为全球治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本文需要
9 分钟

长江边,汉水畔,白云黄鹤,芳草萋萋。70年前,为支撑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建设,长江科学院前身——仅有十余人的水土工实验组在这里扎根。70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70年薪火相传、硕果累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坚强领导下,从艰苦创业,到向科学进军的快速发展,从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到2003年获批成为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长江科学院几经更名,历经时代变迁洗礼,伴随着新中国水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长为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实力雄厚、长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科研机构。

70年来,一代又一代长江科学院人与时代同行,与科学共进,勇担使命,克难奋进,把汗水挥洒在祖国江河大地上,把智慧凝聚在万里长江画卷中。

长江水利委员会早期大门

九万方试验场

1981年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现长江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

1994年4月,长江科学院三峡工程试验场

依托长江科学院组建的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长江科学院九万方基地

长江科学院沌口科研基地

大江安澜的守护者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1年10月,为解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并修建大型分洪闸和节制闸,长江委组建水土工试验室,下设水工、土工、材料三个组,攻克了荆江分洪工程水工、土工及材料难题,为新中国75天建成长江第一座大型分洪闸作出重要贡献——这也是长江科学院守护大江安澜的开端。1960年,长江科学院科学规划、设计和实施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显著提高了荆江河段防洪能力,为长江中游防洪、航运和农业发展等带来巨大效益。

荆江分洪工程破土动工

上荆江河道模型

在历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特别是1998年、2016年、2020年等流域性大洪水中,长江科学院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大力开展防汛减灾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研发,全力做好人员和技术支撑保障。

1998年长江科学院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

在2008年唐家山堰塞湖,2014年牛栏江堰塞湖,2018年金沙江、雅江的“两江”堰塞湖等险情应急处置中,勇挑重担、连续作战,彰显了长江科学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1998年大洪水后全方位参与长江堤防工程建设,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技术体系等一批创新性成果,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崩岸治理和重点河段整治工程,为流域相关规划编制、河势控制和河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荆江河段洪水演进试验

马鞍山河段二期整治小黄洲左汊护底工程施工

2020年,长江科学院专家在白洋河水库大坝脱坡险情抢险指导现场

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撑者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在三峡工程建设中,长江科学院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承担三峡工程科研工作,全面支撑三峡工程建设。首次提出三峡大坝混凝土耐久寿命500年的设计构想,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提出水库长期使用和水库不平衡输沙理论,攻克系列泥沙演变与调控、调度关键技术,以及在明渠导流通航、大坝防渗墙、大流量深水截流、精细控制爆破、超大埋深断层防渗加固处理、船闸高边坡变形稳定、大坝建基岩面优化、高性能混凝土研发、主体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温控防裂研究及工程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国之重器”贡献了长江科学院智慧。

1956年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三峡工程三斗坪河段河工模型试验

三峡水利枢纽泥沙模型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长江科学院宜昌三峡试验基地指导工作

南水北调,国之大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长江科学院攻克了工程禁区膨胀土边坡顽症,超大穿越黄河隧洞防裂防渗,工程布置与黄河河势、防洪、泥沙冲淤协调,丹江口大坝新老混凝土结合防渗等世界性难题,承担丹江口水源地水质监测,守护一泓清水北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新乡潞王坟段膨胀土试验现场

在世界已建最高面板堆石坝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建设中,攻克了深厚覆盖层处理、超高堆石体填筑等技术难题。

在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中,攻克低热水泥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助力实现“无缝大坝”梦想;解决白鹤滩水电站柱状节理玄武岩开挖爆破难题;构建世界最大规模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三峡、葛洲坝、丹江口、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锦屏、水布垭、构皮滩、亭子口、大藤峡等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滇中引水、引江济淮、引松供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等引(调)水工程,金寨、白莲河、阳江、哈密、丰宁等抽水蓄能电站,以及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尼泊尔上阿润水电站、安哥拉卡卡水电站等国内外数百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从宏伟蓝图中落地现实并发挥出巨大效益,标注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也见证了长江科学院人70年的奋斗足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长江科学院人奋勇前进。

郑守仁院士考察乌东德水电站导截流水力学模型

大藤峡工程安全监测

美丽长江的描绘者

因水而生,向水而立。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70年来,长江科学院始终聚焦波涛壮阔的大美长江,参与谋划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把蓝天碧水描绘在长江大保护的壮美画卷上。

——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流域水资源量演变规律与中长期预报及规划利用方法研究”、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新时期南水北调工程战略功能及发展研究”,以及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节水优先理论框架及节水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点及可调水量研究”“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程联合调度研究”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服务治江兴水实践和宏观决策。

牵头和参与了长江流域21条主要跨省江河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确定了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研发了流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长江流域供水调度模型

开展了节水评价体系研究、节水管理制度研究、节水技术研发,以及沿江省(市)用水定额评估、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技术复核等技术支撑工作,促进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升。

智慧节水调配平台建设

——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方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泥沙调控及干流河道演变与治理技术研究”“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 “河湖岸线和内河洲滩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等重大项目,产出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长江泥沙调控及干流河道演变与治理技术研究

生态巢穴石水下护岸技术

开展了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策研究、生态流量与生态调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大量研究与技术支撑工作。研发了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河道生态治理系列技术成果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整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创立了钉螺运动扩散基本理论,建立了完整的水利血防技术体系,为实现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发挥了关键作用。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应用

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多源遥感的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自然全坡面观测与小流域控制站嵌套布设技术研究”等;研发了国内首个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创新提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排水保土”理论。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需求,不断完善覆盖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重点区域,涵盖生态、环境、资源及灾害防治等领域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体系,“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认定为第一批水利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自2009年起持续开展20余次综合性长江科考活动(其中江源科考10余次),相关研究成果为长江大保护有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江源保护建议获得中央、水利部、青海省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2021年江源科考

——在流域综合管理方面,承担和参与了一系列流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编制及相关研究工作。为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强监管督查检查工作,长江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全面支撑。在智慧水利信息平台研发、“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监测、流域水旱灾害及水资源应急管理智能化建模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促进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参与长江保护立法研究

长江科学院专家在湖南开展巡堤查险暗访督查

70年风雨兼程,恰是风华正茂!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一路成长、一路奋进的长江科学院将一如继往,立足长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勇当长江科技代言人、水利事业排头兵、绿色发展生力军、全球治水贡献者。(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水利

内蒙古河套灌区拉开夏灌序幕

6天前

水利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工程全面启动

6天前

水利

1800MW!辽宁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

04-07

水利

27.33亿元水利工程!中国能建中标中线引江补汉项目

04-04

水利

助力防洪与清洁能源发展!湖北66亿元水利枢纽工程获批

04-02

水利

陕西西安市防洪工程项目拉开序幕

04-02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