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中国将在多边主义的道路上继续推进和乌克兰的一带一路建设
见道网 2021-12-01 14:47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中国与乌克兰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助力中乌经贸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以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赋予了 一带一路更加环保、更加经济,以及更高质量的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逆全球化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加之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选择,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正在影响世界的互联互通。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中国与美国关系遭遇巨大困难,两国关系出现了较大的“贸易摩擦”,双方在贸易、高科技等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2021年,拜登政府继承了特朗普政府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者的认知,竞争仍然是拜登政府对华思维的核心概念、对华政策的组织原则以及处理对华关系的基调。但是,拜登政府在竞争方式上与特朗普政府有着重要的区别,他更加注重提升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更多利用盟友体系和多边机制,强调"巧竞争",同时不排除与中国的必要合作等。拜登政府延续了对华实行特殊关税政策,继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一些国家和一些学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出现了所谓的“债务陷阱论”、“地缘博弈论”、“新殖民主义”等观点。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将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逐步上升为“战略要务”。时任美国国务卿彭佩奥抹黑将一带一路抹黑成威胁合作伙伴的主权安全,阻挠中国高科技公司与相关国家的商业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抵制围堵和长臂管辖也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面临的国家安全、劳工、汇率、环境等限制或壁垒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境外先进技术收购和向境内生产转移面临较大阻力。美国对中国的这种技术封锁和经济遏制一定程度影响了第三国的经济选择,这种常态化中美关系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地区稳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风险有所上升。受新冠病毒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部分国家经济政治形势有所恶化。这些国家的营商环境恶化,使得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国家出台新的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措施,目标在于促使制造业和供应链回流,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排斥或限制外国企业。各国收紧对外资的安全审查力度,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内部市场的目的,对中国企业尤其对具有国有背景或利用国有银行资金的企业进入设置障碍。2020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资本自由流动、保护欧盟战略性资产收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外国投资者对欧盟战略性资产的收购紧急加以规制。2020年10月11日,欧盟正式实施《欧盟外资审查条例》。《指南》要求欧盟及成员国加强外资安全审查措施,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制药、医疗或防护设备生产、医学研究、生物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水资源分配、航空、量子技术、纳米技术、能源储备、电子芯片等行业被纳入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范围。2020年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针对外国补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白皮书》。该白皮书称:欧盟内部市场要确保所有经营者、消费者都能够从欧盟经济的规模和商业机会中受益。欧盟对于不公平竞争的日益担忧并将采取应对措施,以使中国和其他有外国政府支持的公司更难购买欧洲公司的股权。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将面临更多、更严格的规制。例如,中国企业投资收购欧盟国家的企业或投标工程项目,从国有银行获得的投资贷款或政策支持,将成为欧盟外资安全审查和反补贴审查的重点。

再次,新冠病毒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冲击。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全球产业链格局的脆弱性,经济安全成为各国产业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战略领域甚至超越经济因素成为首选因素。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开始鼓励高端制造业回流,以期提高经济的自主性和安全性。美国出台了通过大幅度减税政策吸引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美国建厂。特朗普政府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15%,将个人所得税从35%降到10%,大幅度减税将美国企业及个体劳动者的税负大为减轻。2021年1月25日, 拜登刚刚就任总统仅5天,就签署了《关于确保未来由美国工人在美国制造行政令》,旨在敦促联邦政府层面增加对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加强国内制造业生产并为新技术创造市场。2021年6月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及竞争法》。这项法案旨在提高美国科技,鼓励高科技企业产业链的“去中国”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国民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10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经济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发展战略的某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国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自主创新和内需主导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扩内需,补短板。

首先,深挖内需市场的潜力。中国将从传统制造大国向以购买力为主经济大国方向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逐年提高,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92690万元,同比增长10.8%,比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高出7.4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其次,补足中国产业链短板。传统的出口导向战略导致中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中国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的地位显得现实而紧要。“打铁还靠自身硬”,搞活国内经济,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技术水平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比如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通过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速释放内需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而在新一轮的外向型经济中建立我们的比较优势,这样才可以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可能。(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徐宁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启动仪式盛大举行

04-01

特写

国家能源集团总投资4000亿元项目:2024年首批四省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大会

03-29

特写

全球首个!新疆哈密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开工

03-29

特写

外交部发言人谈及巴基斯坦达苏炸弹袭击事件经过与中方态度

03-27

特写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吊唁达苏水电站遇袭中国公民

03-27

特写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亲临医院,庄重迎接恐袭遇难同胞遗体归国

03-27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