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差异,会将美国拉向怎样的未来?
见道网 2022-01-11 15:57
  • 无论如何扩张和变化,种族歧视带来的分裂始终存在,绝大多数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只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社区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面积约177平方公里,位于波托马克河与其支流阿纳卡斯蒂亚河交汇处。其城区以广场、纪念堂和政府机构为中心,被道路划分成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或菱形社区。

跨过上述两条河流,是分布在郊区的小城镇和大型居住区。几乎在美国任何一座城市,白人社区和以黑人为主的有色人种社区外观差异明显,足以被卫星识别。

通过商业卫星影像、公开的人口普查统计、POI(地图信息点)等一系列数据,美国城市顽疾显现:无论如何扩张和变化,种族歧视带来的分裂始终存在,绝大多数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只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社区”。

“像样的住房”——大HOUSE、平整的草坪、整洁的社区——一直是美国的骄傲,并成为这个国家向全世界宣扬自己美好生活的标志性图景。但这个光鲜的叙事中并不包括美国本土的有色人种。

从白宫向东12公里,大约驾车17分钟,就会抵达阿纳卡斯蒂亚河岸边——特区监狱、肯尼迪体育场以及更北边的国家植物园。利用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可计算不同区域中不同肤色人种的比例。

在下面的数据图中,白人占比越高的社区蓝色越浅,有色人种占比越高的社区蓝色越深。可以看到城市以河为界出现了鲜明的对立:一边浅蓝甚至发白,一边则是广阔的深蓝。

在学术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种族居住隔离”。其严重与否已成为衡量美国城市种族歧视的一根标尺。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种族居住隔离指数”显示,这种情况在中东部城市更为严重。

1930年的华盛顿特区,以白宫为原点,各个方向几乎都分布着有色人种聚居区。90年过去,虽然有色人种数量快速增加,但城市更加明显地向东西两个方向分裂。

尽管“中间色”社区在增加,但黑人居住区仍然集中而明显。数据地图显示,这是一座界限分明的城市。

在更多城市,以黑人为代表的有色人种社区以另一种形态发展:逐渐占据城市中心的老城区。

郊区化是“美国梦”的象征之一,但是,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一开始就被排除在郊区化运动之外。

空间上的隔离导致不同种族社区获得的公共服务、资源、政策支持也是不公平的,包括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不均。

在华盛顿特区,以阿纳卡斯蒂亚河为界,医疗资源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当自然灾害来临,种族居住隔离之下的医疗不均问题加剧了灾难。2021年9月1日,飓风艾达从路易斯安那州一路北上,横穿美国东北部,袭击了华盛顿特区、纽约、新奥尔良等多个大中型城市,打破多项降雨记录。

位于纽约皇后区的南牙买加社区,是著名的有色人种社区,有全市数量最多的遇难者,但这里只有一家公立医院。而与南牙买加社区面积相当的上东区则分布着7家医院。

卫星遥感也能捕捉到不同种族比例的学校的差异:白人占比70.3%的小学与非裔占比63.1%的小学,前者有大片绿地、4个网球场及棒球场等宽敞的户外空间;后者不仅面积相去甚远,而且往往只有一块足球场。

从纽约郊区开挖第一处地基至今,美国人登上了月球,赢得了冷战,在全世界部署武力,并且在平等、民主和正义的借口下推翻那些不服从他们意志的政权。

的确,在美国城市中的某些区域或社区,可能存在“机会平等”。但当我们面对数据地图,只能说这是极其有限的民主与平等。

不公是如此明显,从太空或者利用公开数据都可清晰观察。

社会的分裂——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差异,会将美国拉向怎样的未来?(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马雪

评论

相关文章

社评

与中国同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在泰媒发表署名文章

2天前

社评

共话中土合作新机遇: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刘少宾接受专访

2天前

社评

中肯人士对深化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充满期待

2天前

社评

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中国是多米尼克的全天候朋友

03-21

社评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受邀正式访问新西兰

03-20

社评

中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在新加坡与朱憬举行会谈

03-18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