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持续演变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正以惊人的基建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一变化不仅重塑了区域经济版图,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机遇——其中,碳酸钙作为建筑与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正迎来需求的显著提升。
市场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碳酸钙市场规模已达501.7亿美元,预计将从2025年的534.3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955.0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6.7%。在全球消费格局中,亚太地区依然是核心市场,而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因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正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新热土。
东南亚碳酸钙需求激增的背后,是各国大力推进基建所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如多年前的中国,基础设施的扩展直接带动了建筑材料的庞大需求,碳酸钙及其下游产业——如塑料、造纸、涂料等——也由此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

印尼和越南是这场基建浪潮中的领头羊。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在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需求巨大。目前,印尼拥有超过19万家建筑企业,从业人员超110万,建筑业总产值保持7%以上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该国GDP第四大贡献行业。以2025年8月为例,出口至印尼的碳酸钙数量达152.88万千克,金额超过36万美元。随着城市化加速,特别是新首都努山达拉的持续建设及全国铁路网的规划,建材需求将长期处于高位,预计2026至2029年建筑业年均增速将达5.8%。
越南同样不遑多让。2025年,越南总投资额达1300万亿越南盾(约550亿美元),启动项目250个,覆盖交通、工业、民生等领域,预计对GDP增长的贡献约为18%。从铁路、桥梁到机场、高速公路,众多基建项目为碳酸钙消费打开了广阔空间。
基建热潮从多个维度推动碳酸钙需求上升。一方面,碳酸钙作为“万能填料”,被广泛用于塑料管道、涂料、密封胶、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中;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完善后,制造业——如汽车、造纸、塑料制品等——也将迎来发展,进一步拉动碳酸钙消费。此外,东南亚各国积极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如越南为绿色能源项目开辟“法律通道”,这类项目在电缆、涂料和复合材料中同样需要大量碳酸钙。
面对这一“黄金机遇”,不少企业已先行一步。例如,联塑集团通过跨境并购在马来西亚设厂,仅用两年实现扭亏为盈,三年营收翻番,并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日本等地;美的楼宇科技则凭借参与雅万高铁项目,成功打开东南亚市场,接连拿下多国的大型商场、酒店和数据中心订单。

国际巨头亦未缺席。全球碳酸钙市场的领先企业如Omya、Imerys等早已布局东南亚。例如Omya早在2015年就在泰国建设了服务于造纸厂的轻质碳酸钙卫星工厂,展现出贴近客户、快速响应的战略眼光。关键词:一带一路新闻、一带一路工程、海外工程
东南亚碳酸钙市场的繁荣并非短暂现象,而是区域经济发展、基建推进与能源转型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面对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中国企业既要密切关注各国项目规划与招标信息,积极寻求合作,也要思考如何实现本地化布局,推动产品向高性能、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企业需持续提升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能力,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核心优势,方能在东南亚这一新兴市场中行稳致远。(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