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中交一公局:通衢中尼,友谊长存!
见道网 2021-05-26 10:38
  • 中尼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建成的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把中尼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阅读本文需要
5 分钟

中交一公局集团和尼泊尔友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60年代,由中交一公局集团参建的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援建项目就是中尼友好的见证。这条公路是根据中尼两国政府1961年10月签订的协定,由中国帮助修建。1962年5月,援建专家组来到尼泊尔进行勘测设计工作,1963年6月开工,到1967年4月建成。长达5年的施工,中尼两国人民共同劳动,一起生活,相互帮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达成尼泊尔人民心愿

1962年5月,中国专家根据中尼两国政府协定,来到了尼泊尔,帮助修筑加德满都—拉萨公路在尼泊尔境内的一段筑路工程,公路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中尼边界城镇的科达里段,全长104公里。公路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跨越湍急的河流。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全线有大量石方工程,许多路段都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两国建设者,在高山峻岭中,炸悬崖、破峭壁、伐树木, 架桥梁,工程施工异常艰辛。

尼泊尔政府非常重视公路的修建,1964年,马亨德拉国王和王后亲自视察公路修筑情况。尼泊尔媒体经常盛赞这条公路的修筑,盛赞两国的友谊。尼泊尔人民把修通这条公路看成是一件大喜事,巴斯卡尔一位老太太说:“我今年60多岁了,没有出过这个山沟,修通这条公路就幸福了。”这句纯朴的语言道出了尼泊尔人民的心愿。

科达里在中尼边界上, 是通向拉萨的一个重要城镇。这里有一条河,自古以来,两国人民通过河上一条很小的木桥,进行贸易和文化往来。中尼两国专家们在这条河上架设一座中跨拱桥,桥的北部是中国,南部是尼泊尔。在拱桥两端的桥柱上用中尼两国文字写着“友谊桥” 的字样。这是经两国政府同意后决定以此命名的。它反映了中尼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从此连接中尼公路的这座桥就成为中尼两国人民友情的纽带。

深情关怀友谊长存

为了建成这条友谊之路,两国专家发挥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战胜了天然条件所造成的各种困难。他们披星戴月,开凿岩石,架设桥梁,战胜酷暑,抗击严寒,战胜大雨和洪水。他们同甘共苦,睡的是帐篷,点的是煤油灯,吃干粮、饮泉水,餐风宿露,浴日经霜,同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搏斗。

筑路过程中的许多事例,显示出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尼泊尔工程师说:“中国专家总是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我们。他们没有架子,什么工作都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年青的尼泊尔筑路人员成长起来了。同中国专家一起测量路线的尼泊尔技术员,能够独立负责一定路段的施工。大批民工掌握了开山放炮技术。无论在险峻的群山中和汹涌的急流中,还是在炎热的阳光下,抑或是暴风骤雨里,中国专家和尼泊尔工人,同生活同劳动,他们相互关怀、相互学习。一位中国专家为了开山,不顾险要的地势,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一处悬崖,尼泊尔工人拉尔、皮尔急忙抢上前去,站在上面拉着他。很多尼泊尔工人深为这位中国专家的这种行为而感动。当他结束自己的工作回来的,尼泊尔工人一再向他敬礼,与他握手,表示感谢和敬佩。

每逢中国专家转移驻地时,附近居民从驻地数里以外赶来,争着搬东西。当塔里有一家农户,全家出动像欢送亲人出门上路一样,热情地帮着搬东西。他们说:“中国专家帮我们修公路,我们为他们搬一搬东西,就更应当了。”中国专家处处关怀尼泊尔工人,在靠近尼泊尔北部的工地上,气候比较冷,中国专家们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尼泊尔工人穿。一位工人说: “中国专家和我们像亲人一样。”尼泊尔工人生了病,中国专家端茶送饭,体贴入微。中国的医生总是无限关怀地给他们治疗。中国专家和尼泊尔工人们就是这样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关怀,结成了深厚友情。

在中尼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建成的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不仅在建设速度方面是较快的,而且在工程质量方面也很好,在当时是尼泊尔最最好的公路之一。它,把中尼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中尼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必将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巍然屹立,万古长青!(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设计/纪书杰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中文热在南苏丹持续升温

1天前

人文

走进中国东北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

04-12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03-28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03-26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