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论坛
海陆空协同!物探人远赴秋里塔格找油气
见道网 2021-10-09 15:51
  • 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的上千名山地物探人正在秋里塔格找油气,项目部引进海、陆、空采集设备协同作战,组织百名党员勇士冲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段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戈壁、大漠、风沙、黄羊、雄鹰、山崖,飘扬的党旗映亮火红的工装,物探人远赴秋里塔格找油气,无暇赞叹大漠孤烟直,总能望见长河落日圆,身处西域边疆,海、陆、空协同作战,前行的每一步虽艰难却又那么坚实,黝黑的脸庞里透出刚毅,千里大漠点燃为国找油气的万丈豪情。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的上千名山地物探人正在那里忙碌着。

为了落实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段西部断裂及构造特征,塔里木油田部署了中秋西三维地震采集项目,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一队承担了项目野外采集任务。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不同地表段,项目部引进了“海、陆、空”采集设备协同作战,这也是海洋物探采集装备首次进入内陆与山地物探合作。面对这个山地物探人遇到的最难工区,项目部全面升级实施“党建引领工程”,组织百名党员勇士冲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段。

严伟: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来

“我们物探人的工作就像给地层做CT。”山地一队党支部书记张亚荣解释道。他介绍,通过人工震源激发,再用数字仪器接收地层反射信息,研究反射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从而查明地下地质构造。

人工震源第一步,需要先精准找到点位并做好标记。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测量班长严伟表示:“我们是探路先锋,更是排头兵。”

山地物探队员大多来自多山的四川,攀爬能力强且吃苦耐劳。因为常年的西部户外工作,黝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成了标配。初见严伟也是如此,尘土飞扬的戈壁滩上,一顶迷彩遮阳帽、一副黑超遮住了他大半张脸,有点生人勿扰的气场,摘下眼镜却是一双温和又害羞的眼睛。

这个项目,严伟所在的测量班共11人,最小的只有20岁,严伟是唯一的共产党员,急难险重面前,他永远冲在最前面。

金秋时节的秋里塔格,在游客眼中神奇壮美,在物探人眼中,却充满艰险。这里的山石经过风霜雨雪的常年洗礼,疏松脆弱,想找到一个适合打牢钢钎拴保险绳的地方难上加难。

“每个点位都是严格设计好的,管你是山脊还是沟壑,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将物理点放样到实地,做好标记。”严伟说。

因为是开路先锋,每一个点位都要靠双脚去走,严伟和队友硬是在本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来,为后续工序扫清障碍、打好基础。除了必备的仪器、标志物、干粮和水,每天出工前,严伟和队友们还必须准备足量的保险绳、钢钎和睡袋,这使得每个人的负重超过25公斤。

在这样的高难山体施工,即便是经过了专业训练和严格考核,队友们的安全依然是严伟每天最担心的事。

因为普通话讲得不好,严伟有点着急,连比带划地用浓重的“川普”向记者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是夏日一天的16时,气温达到38摄氏度,因为突来的风沙迷了眼,两名操作手在打保险绳时不慎将绳子掉落山崖,两人被困半山腰。严伟得到消息后,立即组织救援。为了确保兄弟平安归队,400米长、100斤重一捆的保险绳,救援队7人扛了两捆,沿着脚印走了4个多小时才找到他们。“看到他俩一切安好,我心里的大石头才落地。”救援成功后,严伟和队友们并没有回去,而是坚持把当天未完成的测量工作完成,回到营地已是凌晨两点多。

易辉:断崖高差500米爬得上

上午10时,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边,记者见到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钻井组长易辉。党龄12年的他,却已在塔里木从事山地物探钻井工作11年。这次,他负责协调安排设备材料、生活物资及设备高陡搬迁工作,同时负责钻井队直升机吊运计划的制定和指挥,目前已完成800多架次直升机吊装任务。

一到项目上,易辉和队友们就遭遇了整个秋里塔格构造带地形风险最高的部位——山体北翼是断崖,单个断崖高差500米;南翼则为刀片状山体,地层破碎、光滑。因为有了直升机,施工效率、安全系数提高了很多,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但复杂的地形地貌、多变的气候、紧张的工期依然让他“压力山大”。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他和队友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力保野外作业机组的生产、生活物资及时到位。从去年9月到现在,易辉只在家里待了25天,其余时间都奉献给了项目。

易辉和队友们走出来的“路”呈“之”字形向上,只容得下一只脚,山体坡度超过70度。疏松的山体根本受不住力,走一步滑半步,不时有尘土和碎石屑从上面掉落,噼噼啪啪地敲打在安全帽上。站在开阔的山顶,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隆隆的钻机声,易辉眺向远方,打开了话匣子:说不敢和老家的亲人朋友描述他的工作,因为太艰苦太危险,怕他们心里难过;说女儿很理解他,但每次临别依然会偷偷抹眼泪;说因为距离太遥远,母亲去世前没来得及和她道别,成为他最大的遗憾;说不能时刻陪在患病的老父亲身旁尽孝,妻子既要照顾父亲又要抚养孩子,觉得对不起他们……说着说着,这个高大健壮的汉子眼圈红了。

冯辉:路窄、弯急、高温酷暑……都不怕!

复杂山地施工让易辉恼火,同样恼火的还有负责铁马钻机作业的西南物探分公司钻井工程中心钻井班长、共产党员冯辉。北京时间15时,太阳高挂的戈壁滩被热气笼罩,让人感受不到一丝秋季的凉爽。冯辉站在戈壁上和记者聊了起来。旁边不远处的“大家伙”正在队友的操作下快速旋转钻杆,向地层深处进发。

“这是我们的铁马钻机,适用于在平坦地区打深井,开工到现在我们已经打了3000多口井,进度嘛……”冯辉一边说一边苦笑,“同样是钻井,和山地比起来,我们平坦地区打井也难哟!”这里不仅有戈壁,村庄多、庄稼地也多,还会不定时放水,再加上路窄、弯急、车多、人多、地下情况复杂……一件件一桩桩挑战摆在冯辉面前,愁的他直摇头:“哎呦,想想都脑壳疼!”

“就拿农田区域来说,测线时庄稼还没长,等到我们要打井了,庄稼长老高,把井位都盖住了,我们只能把测量队找来,一块找井位。结果打井的时间还没有找井的时间多。”

常年的风吹日晒,让这个80后的汉子看不出年龄,却有着挺拔的身姿和洪亮的嗓门,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位曾当过装甲步兵的退伍军人。在从事物探工作的父亲的影响下,冯辉退伍后也干起了物探。2003年第一次从四川南充来到新疆,冯辉从此和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这点苦这点累算啥子,我是党员,不怕吃苦!”

在西部开展物探施工对钻工的要求很高,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下情况判断钻井方式方法,哪种地形用铁马钻机,哪种地形用履带钻机,哪种地形用CT钻机,什么情况正常钻井,什么情况用跟管方式,每种钻法适用于什么地质条件,都要有准确的判断。“我队上的兄弟们大多是跟我干了10年以上的老钻工,技术过硬,素质过硬。”

和易辉一样,冯辉这一年的回家时间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妻子满凤梅是名列车员,虽然线路是成都到乌鲁木齐,但夫妻俩没有一次在新疆见过面,一年到头团聚时间不到两个月。上初中的女儿正是学习爬坡的关键期,只能交给岳父岳母照看。“新疆离家太远了,我俩工作时间都很长,回去一趟太难了,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冯辉自责道。冯辉说:“每次回家,我都会把时间留给家人,一日三餐、洗衣擦地、接送女儿我全包。”

19时的秋里塔格,太阳依然高挂,暑热和沙尘却散去了不少。站在克孜尔水库边向远处望去,秋里塔格山笼罩上一层金色。(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桑晓梅

评论

相关文章

展会

中非共建肯尼亚一带一路图片展隆重开幕

45分钟前

图集

安东集团油气开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1小时前

展会

重磅!106家企业赴乌兹别克斯坦,共展风采参展盛会!

1天前

会议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高质量发展绿色新动力探讨!

1天前

会议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2024聚焦:专家解析全球经济“东快西慢”增长新态势

1天前

展会

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图片展在肯尼亚盛大揭幕

1天前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