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市立体交通综合网络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市交通局组织编制发布,现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根据计划,未来的资本运输将是这样安排的。
铁路实现了“呼包鄂乌”城市群的1小时交通,所有旗县区都与铁路相连
根据现有的铁路网规划、协调发展的“计划”加强东部和西部呼和浩特,加速“呼包鄂乌”的内部连接便捷,打通首府向南融入中原城市群的高铁出口。在京沪铁路专用线和沪鄂铁路的基础上,拟新增呼朔太高速铁路、呼包高速铁路、呼鄂城际铁路,形成“两横两纵”的高速铁路网。到2035年,实现“呼包鄂乌”城市群之间1小时通行,首府与自治区各盟市行政中心快速连接,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山西中部、中原地区、长江中游等组群,兰西、宁夏沿黄等组团快速衔接。
同时,加速推进呼和浩特市普速铁路发展建设,打通疏港、进企、入园铁路“最后一公里”,补齐铁路货运服务短板,构建客货并举、干支结合的普速铁路网。规划建设开通二条市域铁路,连通武川县及清水河县,到2035年,实现所有旗、县、区全部通铁路。
密集的公路网从县级行政中心到高速公路和国道只需15分钟,到机场只需1小时
进一步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基本框架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地区之间和交通枢纽,形成“一环四横六射”高速公路网布局形态。到2035年,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4.52公里/100平方公里,各旗县全部通高速,呼和浩特市与相邻城市全部通高速,县级行政中心15 分钟上高速。普通国道均达到二级以上,其中一级公路92%,二级以上省级普通公路100%,实现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内可上国道。
同时,统筹推进以呼和浩特新机场为核心,以武川县、清水河县、土左旗、托县、和林县综合机场为核心的国际、全国、区域航空网络布局。到2035年,实现辖区内所有旗、县、区行政中心距机场1小时。
积极推进地铁3、4、5、6号线规划建设,打造“绿色轨道城市”
在现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基础上,对线路网络进行补充、加密、延伸,进一步连接西部、东部、南部地区,形成轨道交通网络。未来将积极推进轨道交通3、4、4号线5、6号线规划建设。到2035年,全市四区轨道交通实现全覆盖,与高铁车站、新机场衔接顺畅,换乘高效。
其中,3号线为“L”型主干线,有29个车站。从章盖营集组团,东至西二环,沿包头街、阿尔山路、保全街、满洲里路、百合路由西向东铺设,止于科技城片区。
4号线是一条南北密集线和机场线,有22个车站。中心城段全长17公里,沿兴安路设置17个车站;机场段有6个车站,线路从毫沁营地区开始,到规划中的呼和浩特新机场结束。4号线支线有6个车站。该线路从4号线机场段阳光大街站连接,衔接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区、盛乐园区,沿云鲲西街、金盛路、盛乐北街、盛乐大街敷设,止于蒙牛乳业总部。
5号线是一条东西密集的线路,有30个车站。线路起于裕隆工业园区,沿云中路、鄂尔多斯大街、东二环、如意和大街敷设,止于东部姜家营组团。
6号线是一条南北密集的线路,有16个车站。该线路起于2号线换乘站呼和浩特体育场站,沿成吉思汗大街、草原明珠路、呼钢东路、畜科东路、南二环敷设,止于南湖湿地公园附近。(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