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三江闸治水工程带你解锁一座城市的旧梦新篇
见道网 2020-01-07 16:37
  • 绍兴三江闸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砌石结构多孔水闸,长103.15米,共28孔,在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横跨于绍兴的钱清江上,恰好是钱塘江、钱清江和曹娥江的汇合处,是绍兴和萧山两县水流的主要出口,泄水流域达2520平方公里,数百年来曾经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绍兴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素称鱼米之乡。作为水乡、桥乡和酒乡,水贯穿着绍兴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河是绍兴的动脉,水是绍兴的血液,养育了绍兴人,见证了越地变迁。可以说,一部绍兴史,就是一部治水史。没有水利,便没有绍兴的河晏海清。明嘉靖年间,有一位杰出的太守在绍兴修筑了一座伟大的水闸。这位太守叫汤绍恩,那座著名的水闸叫三江闸。四百多年来,三江闸阻挡着海潮的侵袭,使绍兴不再受咸潮之害。

明代汤绍恩决心建闸治水

古代的山阴,会稽,萧山三县地势低下,上承千山万壑的水,一遇淫雨连绵,山洪暴发,泄水不畅,淹没农田庐舍,又因钱塘江水位较高,每年八月大汛,怒潮似排山倒诲,狂澜倒灌,无数良田沦为沧海,待到潮退水落,留下一片茫茫荒野。为了阻挡钱塘海潮的侵袭,古代劳动人民便在萧、绍两县的东、北筑起海塘。沿塘共建立二十几处水闸。但由于钱塘江潮猛水急,流沙严重,闸基不稳,这些水利设施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明代嘉靖十四年,汤绍恩出任绍兴知府时,三江口淤沙十分严重,内水不能外泄,积涝成灾,旧塘损毁,不能蓄水。次年又遭大旱,田无颗粒之收,民有易子而食。汤绍恩到任以后,决心建闸治水。

三江闸水利工程功在千秋

嘉靖十五年,汤绍恩亲自对沿海一带进行实地勘查,发现三江口是内河和外海交汇的关键。但这里潮大沙松,难以施工。他又向三江口以内深入察看,只见彩虹山一带石岸交错,于是便挖掘探察,发现地下有岩层,是很理想的天然闸基。汤绍恩掌握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后,决定在这里破土建闸。一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开始了。石料是从大洋山采运来的。工程分为基础、梭墩、闸门和桥面四个部分。先是平整岩层,凿出榫卯。然后在岩石上每隔一定距离砌筑梭墩。

梭墩用一块块重约千斤的大石,自下而上筑成。最下面的一层,与岩层合卯,再灌注生铁,不致因为流水的冲力而走动。每层每块大石之间,也有榫卯衔接,并用灰秫胶住,每隔五洞置大梭墩,比较关键的地方只隔三洞,恰如中流砥柱。当时出现一个问题,在砌筑的时候,一层层的大石块,这样笨重,究竟如何运装上去呢?有人提出一办法,砌石一层,封上一层。叠石越高,堆土也越高越阔。土堆是有斜坡的,这样,大石块就可以拖推上去了。铺设桥面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梭墩之间就是闸洞,深浅不一,依天然岩基而定,最深的达5.14米,最浅的只有3.40米。在每个闸洞底下的岩基上,设置内外槛,以承闸板。

三江闸历时九个月竣工,全闸28孔,全闸长108米,并在闸外加筑大堤,形成外扼潮汐,内主泄蓄的三江水系。从此,改变了会稽、山阴、萧山三县水利状态,对发展农业、渔业、养殖业、航运等具有极大作用。

三江闸发挥效益近四百余年

三江闸的启闭依据水则。水则有两个,一个设在闸址,一个设在绍兴城里,后者有校核水位的作用。水则分金、木、水、火、土五划。水至金字脚,全闸开启;水至木字脚,开十六孔;至水字脚开八孔;至火字头,全闸关闭。闸门由三江巡检代管。“启闭唯看水则牌”,平时按水则督促闸夫开闸闭闸。

三江闸后经历代维修,发挥效益近四百五十余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重要的维修有明万历十一年户部侍郎肖良干的大修,清康熙二十一年的整修等。近代,实测该闸平均泄量为280立方米每秒,可使萧、绍两县三日降雨110毫米不成灾。

400多年后的上世纪80年代,在三江闸下游2.5公里处,新三江闸以宏大的工程规模,肩负起挡潮蓄淡之责,成为统领绍萧平原水网蓄泄的枢纽工程,树立起绍兴水利发展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三江闸遂完成了它光辉的历史使命,成为浙江省历史文物长期保存下去。(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赵永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6天前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