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河西走廊,为何未被干旱吞噬掉?
见道网 2021-12-15 14:17
  • 河西走廊,一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重要地理通道,有冰川、有河水、有光照,使得少雨的河西走廊免于被干旱吞噬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中国甘肃省的轮廓,恰如一柄双头如意,嵌入西北大地。历史上,无论是历代中央政权还是西部的各个族群,都把这片土地当作如意一样的宝物,极为重视。甘肃战略地位的关键就是河西走廊。

虽然被誉为西北粮仓,但河西走廊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它为何会拥有如此美誉?

东来西往通道

黄河从甘肃东南部穿省而过,黄河以西的狭长部分被两侧的大山夹持着,从而形成一条天然的地理大通道。

长城在河西走廊画上休止符。但是,作为中原地区伸展的臂膀,河西走廊却将中华民族的视野和足迹拓展到亚欧大陆的中部和远端。军队在这里鏖战,商旅在这里往来,文化在这里交流......哪一个是河西走廊的主旋律?这些都是。可以说,这里就是甘肃的命脉所在。

在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夹缝中,河西走廊如同一只地质万花筒,呈现了地球上除海洋之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从兰州向西,过黄河,越乌鞘岭,便进入河西走廊。几千年来,河西走廊的作用至关重要,始终是沟通东西交通的一条重要地理通道。

无从知道是谁在何时第一个发现了河西走廊,更有可能的是,来自东西方不同地区的族群在对周围各县进行探索时陆续来到这里。他们各自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并进而传播到远方。南稻北麦是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生产格局。但谁能想到,在北方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竟然是外来客。

河西走廊就是小麦传入中国的主要路线之一。甲骨文中的来字像一棵成熟的麦子(一根麦秆连着两根麦穗),本义为小麦,因为小麦是从外地传来的,后来被借用为到来的来。

另一个外来客是冶炼技术。西城驿遗址向人们展现了4000多年前的冶炼作坊,证实了冶炼铜器的技术在当时已传入河西走廊,然后继续向东传入黄河中游地区。新疆出产的和田玉经河西走廊不断转运至东方,至公元前13世纪,已进入殷都(今河南省安阳市),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帝王皇宫中最珍贵的宫廷用玉。因此,丝绸之路的前身是西域到中原地区的玉石之路。

戈壁、沙丘、雪峰、河流、农田、草场、城镇,不同的风景像走马灯一样轮番出现,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这丰富的景色来自一位神奇的画手——祁连山。

祁连山又称走廊南山,它既是河西走廊的靠山,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弧形边界。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不断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东北缘发生变形,在一系列断裂活动的作用下,祁连山拔地而起。它不是一条简单的山脉,而是由一系列支脉组成的“高山迷宫”,每座山峰的海拔都达到四五千米。

从太平洋刮来的风,将这些山脉当作了最后的归宿。祁连山就用这些风带来的水汽创造着奇迹。

积雪成冰,冰川融化成河流......当冰雪融水汇聚形成河流,就会显示出塑造大地的力量。绵延800千米的祁连山东部石羊河、中部黑河、西部疏勒河三大水系,大小56条河流,如叶脉一般在大地上舒展。它们搬运土石,造就平原,浇灌出戈壁上的生命之岛——绿洲。

俯瞰河西走廊,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带着侵吞一切的气势逼近走廊北山。不过,这两大沙漠在河西走廊的舞台上一直没有变成主角,功臣就是石羊河。

它由祁连山东端发源,蜿蜒北流数百千米,像触手一样伸入大漠黄沙之中,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之间造就了一片狭长的绿洲,顽强阻挡着两大沙漠的合拢与南侵。

走廊内部,不同的水系也纷纷攻占地盘——深入戈壁,灌溉出一块又一块绿色的根据地。

走廊沿线布满斑块状的绿洲,正是自然为人类搭建的踏脚石,也是为文明颁发的通行证。并且,气象数据显示,近30年,河西走廊地区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达0.46℃/10年;年平均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增率为6毫米/10年,总体有向暖湿化发展的趋势,但这种变湿趋势并不明显。

河西走廊东可达中原,西可及西域,北能上蒙古,南能入西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场所。

这里有冰川、有河水、有光照,才使得少雨的河西走廊免于被干旱吞噬。(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11小时前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2天前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人文

中亚合作新篇章!新疆引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会谈

03-04

人文

玻利维亚留学生苏浅:通过一带一路结缘中国,秦皇岛成求学新起点

02-20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