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中核工业人的青葱岁月,无愧亦不悔!
见道网 2022-01-19 10:57
  • 他们默默无闻,不忘强国初心,全身心投入到了核电建设事业中,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核事业
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也卷走了年华,曾经的青年们志存高远,意气风发,回溯时光走进核工业人的青葱岁月,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见证他们的珍贵回忆。

恰希玛的记忆

1993年,中核华兴在巴基斯坦建立恰希玛核电站,这是中国在海外建立的首个核电站,我们一行96人前往巴基斯坦,开始投入核电站建设紧张的工作。身处海外,处于中国村内,交通也不便,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余,除了有些人喜欢打打球,其余的文艺生活乏善可陈。

当时很少见到中文的书籍报刊,偶尔有人从国外带来一些旧杂志,大家非常开心,如获至宝,相互传阅,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一次有个同事很兴奋地跟我说,我这里新得了一本中文杂志,你要不要看啊?我一听也很激动,说好啊,快拿出来给我看看。他卖个好大一个关子,最后神神秘秘拿出宝贝,我一看,这不是我之前带过来的一本书吗?原来这本书转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我手上。 

当时的临时团总支书记是项目部副总经理李一农,考虑到这种状,找我们几个文艺青年商量,要不我们一起做一个项目部的内刊?一是让大家的才华有平台可以展示,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也可以凝聚人心,宣传企业文化。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立马就开始行动起来。 当时,我在里面担任了责任编辑,下班以后的时间都用在琢磨写东西、排版上去了。 

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没什么投稿,我们就先从自我做起,每一位编辑都开始写稿,有时候一期写了好几篇,用不同的笔名。当时没有电脑排版软件,全是靠手工排版,上面的图案大多都是我一点一点画上去。有时候一次排的不好看,就反复琢磨,不断尝试,经过我们编辑部成员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第一期《沙潮》出刊了。大家很开心,印刷出来的黑白纸质版很受欢迎,大家相互传阅着、议论着、口口相传。渐渐地,我们的内刊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很多一线工人、其他协作单位、业主单位的人都陆续给我们投稿,我们的内刊的内容也越来丰富,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从最初的2个版面,到后面的3个版面,4个版面,最多一次做了6个版面。内容除了重要工程节点,还有许多人物故事,散文、诗歌等,《沙潮》也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还有一些文章登上了《中国核工业报》。记得有一次《工人日报》的记者来采访慰问项目部一线员工,和我们编辑部进行交流,说,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那么多,你们是唯一做内刊的。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当时的内刊大概就是现在各个项目部内刊的雏形,从那个时候开始,各个项目部陆续开始开设自己的内刊宣传阵地了。 

一转眼,三十多年都过去了,我依然保留着那时我们编辑的内刊,回想那时的青葱岁月,看到老照片那些熟悉的人,依然感觉格外亲切。经过几十年时光的洗礼,我们的初心不改,把奋斗的激情全部投身到了核电建设事业中去了,感觉这些年过的格外充实。回顾过去,也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一声,青春无悔!

三代人的共同信仰

二十多年前,他怀揣着梦想,只身来到了茫茫戈壁,面对极寒的天气和漫天的黄沙,毅然选择了坚守,追随父亲的脚步,加入到了核工业建设大军当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核二代。

他是来自中核华辰的乔建伟。转眼间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他也成了人父,但他仍为人子,乔建伟年近80岁的老父亲,至今依然健在,每当他有机会回家探亲的时候,老父亲总会拉着他的手,谈一些有关他们共同信仰的话题,询问那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现状如何?国家支持的力度大不大?自己什么时候还能回去再看一看?作为老一辈核工业的建设者,老人家对于国家核事业的热爱,对于已经远离工作岗位二十年之久,却依然挂怀在心、念念不忘。

安下心扎下根,为核工业奉献青春。四年前,乔建伟的爱人鲁引儿也来了他工作的这个地方,他今年大学毕业的大儿子也在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了来到了他父母工作的这个地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核三代。

茫茫戈壁也阻挡不了他们要扎根于此,奉献核建的决心。在华辰,他们有了大家,也安了小家。在这里他们勤奋工作,下班后一起坐在食堂里吃饭、去公园里散步、聊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在工作中能够相互鼓励、携手同行、共同进步。

二十载筑核不悔

弱冠之年入戈壁,看不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迈,只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流干眼泪的戈壁滩,没有南方的繁花似锦,只有路边几颗骆驼草在狂风诉说着千年的凄凉。再回首,已是两鬓斑白入知命。扎根戈壁20余载,苦了家人,聚少离多让他缺席了很多家人重要时刻,更不知皱纹何时悄悄爬上了妻子的眼角。

他是来自中核华辰的唐明云。人生最好的20年他奉献给了国家,贡献给了中国核事业,为了中标,他曾在零下20多度的夜晚独自奔驰在孤寂戈壁、为了结算,不知带领团队熬过了多少个通宵,为了工作,他放弃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缺席女儿的成长成为他最大的遗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着纷沓而至的荣誉和傲人的成绩,他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继续在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像他经常说的“我们都是一颗水滴、一个螺丝,应该找准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爱岗敬业,矢志奉献。”(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走进中国东北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

04-12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03-28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03-26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人文

中亚合作新篇章!新疆引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会谈

03-0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