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西藏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清洁能源资源接续基地。从建立资源供应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完善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对西藏中长期能源工作作出了部署。
青藏高原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记者了解到,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也指出,西藏风能发展潜力值得特别关注。面对十五计划和中长期能源发展目标,西藏应该如何发展风电?
初步形成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占据规划的“C位”
《意见》指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能源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和历史性成就,以可再生能源和成品油为主体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初步形成。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做好西藏能源工作尤为重要。
据了解,《意见》从建立资源供应体系、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西藏2025年和2035年的能源发展目标。去年1月,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藏东清洁能源开发区流域规划布局,推进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水、景综合开发,快速推进藏电外送大开发,建设国家重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同时,科学发展光伏、地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光伏+储能”的研究和试点,大力推进“风水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气化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目前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可再生能源在西藏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占据“C位”。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委员会秘书长看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场景是多样化的,甚至在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地形地区,也将迎来大规模发展。
技术开发量达6亿千瓦,青藏高原风能开发潜力巨大
《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及开发潜力研究报告》显示,青藏高原海拔100米、年平均风功率密度400 W/m2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已达10.2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6%。其中,西藏风能资源技术开发已达6亿千瓦,发展潜力突出,打破了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风能“弱”的观念。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朱荣告诉记者:“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青藏高原的谷风环流明显强于我国其他地区,谷风环流与天气尺度背景风场叠加造成的加强效应是主要原因。”
“事实上,青藏高原的风资源特征与平原地区有很大不同。青藏高原起伏的山脉、极高的山脉和山峰上常年积雪,使得青藏高原的风能资源有着独特的变化规律,天气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大部分平原地区白天有风,晚上有风。在青藏高原,下午到前半夜风大,后半夜到第二天早上风弱。下午受谷风环流影响有大风,后半夜风速变小。我们知道白天阳光资源丰富,但晚上却没有。这意味着,未来风电、光伏高比例接入电网后,青藏高原风电、光伏电力供应下午特别充足,后半夜特别不足,其他时段有波动。”朱荣指出。
两个陆上风电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建成两个陆上风电场。西藏龙源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是西藏第一个并网风电项目。2012年开发,位于那曲县(现那曲市色尼区),平均海拔4700多米。采用5台单机容量1.5 MW的高海拔试验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0.75万千瓦,于2013年11月并网发电。2021年12月,西藏错美哲古首批分布式风电场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2.2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高的风电项目。截至2022年2月8日,该风电场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时。
王卫权说,近年来,中国风机制造企业在高海拔、低风速等特殊地形地区研发风机,技术本身已经能够满足高原地区的要求。但是,西藏新能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当地电网建设相对薄弱,电网分布相对分散,这对于西藏的大型风电项目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外,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局部施工、风机吊装和运维更加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本。
朱蓉坦言,事实上,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研究重点是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安装,同时保证电网的供应安全和运行安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西藏风资源的特点及其对电网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及时预警和预防。(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