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
中国铁建科创成果亮相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见道网 2022-04-27 17:31
  • 技能强国、创新有我,首届大国工匠交流大会将在线上开展为期3天的沉浸式展播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于4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举行,来自铁一院、铁四院、铁五院、铁建重工等单位的6项科技创新成果,在交流大会上重磅亮相,铁一院副总工程师刘争平受邀参加现场展演及交流。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广东省总工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承办。大会以“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为主题,紧密围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工作任务,集聚我国高技能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构筑一个集新技术展示、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一体的平台。

大会共设置了大国工匠、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地方工匠创新成果、全国产业工匠创新成果、中央企业工匠创新成果五个展区。全面反映中国工业化进程,展示中国工业、中国制造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风采。

中国铁建本次参展的科创成果分别为:铁一院高速铁路接触网预配技术 、铁一院多年冻土工程技术领域创新成果、铁四院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造一体化创新技术与应用、铁四院高速铁路轨道安全服役关键技术与应用、铁五院北斗惯导轨道检仪、铁建重工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

铁一院高速铁路接触网预配技术

接触网能否精准装配是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区别于传统手动计算、现场安装、反复调整的装配方式,本项目根据接触网在路基、桥梁、隧道等不同环境下的安装要求,利用铁一院自主开发的辅助设计软件,准确计算腕臂和吊弦的加工尺寸和安装位置,使得接触网构件一次加工、安装到位,实现电力机车受电弓稳定运行、可靠受流的目的。

该项目属于铁一院完全知识产权,可实现多工况、多类型接触网的精细化、批量化、高效化的预配计算,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安装精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至今,该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兰新高铁、西成高铁、银西高铁等国家重大铁路干线得到应用,获得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等多项奖励,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铁一院多年冻土工程技术领域创新

多年冻土是影响铁路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为攻克冻土难题,铁一院研究团队以青藏铁路工程为依托,长期扎根青藏高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试验工作,积淀形成了以冻土、高原及寒区为核心内容的铁路设计技术。

本次大会展出了由“刘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制作的多年冻土通风管路基模型、热棒路基模型、片石气冷及碎石护坡路基模型以及冻土铁路处理措施微观模型,集中体现了铁一院在青藏铁路设计中确立的“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创新综合防止融沉、冻胀、开裂的冻土路基结构和施工技术,创新成套冻土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解决路基、桥梁、隧道结构的融沉和冻胀难题。

本项研究成果在青藏铁路的运营中得到全面应用,在随后的拉日铁路等高原地区铁路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冻土区铁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藏铁路工程于2009年、2013年分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际“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优秀奖。

铁四院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是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我国应用的Ⅰ型、Ⅱ型板式和双块式无砟轨道均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而来,其核心专利部分仍由原创国掌握,成为我国高铁“走出去”的主要障碍。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铁四院轨道团队开展了高铁无砟轨道技术自主创新研究,首创CRTSⅢ型板式轨道全单元结构体系,构建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制造-施工一体化系统。

本次大会展出了由“孙立创新工作室” 自主研发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装备、施工铺设控制手簿等信息化装备。上述研究成果打通了设计数据与全站仪、精调小车等施工装备的数字化接口,实现了施工铺设过程的智能控制以及关键工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提升了无砟轨道施工铺设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研究成果先后推广应用于京沈、郑徐、武咸等高速铁路,应用里程已超过3000公里,经多年运营实践状态良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铁技术发展,为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2020年项目《高速铁路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铁四院高速铁路轨道安全服役

轨道是保障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稳定和平顺的核心。轨道结构面临着极端气候与复杂线下基础的双重挑战。我国高铁主要采用移动车载、人工巡检等手段来检测轨道结构状态,无法及时和全面精确掌握轨道状态。轨道服役状态监测面临安全性要求高、精度要求高、稳定性要求高三大长期监测技术难题。

本次大会展出了由铁四院“孙立创新工作室”成员林超主持研发的“高速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提出了高速铁路钢轨伸缩调节器智能前端采集标识及识别算法,攻克了高频振动、高速列车气流等复杂环境下轨道长期监测技术难题,实现了钢轨伸缩调节器基本轨伸缩位移、轨枕歪斜等非接触测量,实现了光照、雨雪等复杂工况下钢轨伸缩调节器位移检测精度达到0.1毫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研究成果已推广到京沪、京福、哈齐、昌吉赣、商合杭等全国多条高铁轨道服役状态监测,及时处置了轨道病害发展和突发事件,验证了项目成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本项目成果获得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大赛二等奖,同时也是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开展七届以来唯一特等奖。

铁五院北斗惯导轨检仪

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在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集成了支持北斗三号的国产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惯性导航系统,用于替换传统轨道精测手段,快速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姿态和轨距,实现轨道中线里程、轨向、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效测量。

“北斗小车”实现了铁路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毫米级、里程厘米级测量精度,满足高铁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要求;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见卫星数量更多,在复杂场景下的系统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更具优势,与采用传统轨道精测手段相比测量效率至少提高20倍以上。该项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成功入选中央企业2020年度北斗应用十大典型案例。

铁建重工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盾构机是基建中的核心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下施工装备制造水平的标志,产品研制难度极大,市场准入门槛极高。

本次大会展出了由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带领团队研制的16米级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该产品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成为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2021年10月21日,“京华号”荣耀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不断深度融合、助推制造业科技升级的典型样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邢文涛

评论

相关文章

展会

润海光能 | 照亮中东新能源未来!

1天前

展会

欧洲大型太阳能峰会 | 正泰新能打造高效绿色生产新动力

04-03

展会

中非共建肯尼亚一带一路图片展隆重开幕

03-29

展会

重磅!106家企业赴乌兹别克斯坦,共展风采参展盛会!

03-28

展会

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图片展在肯尼亚盛大揭幕

03-28

展会

中核集团尽显行业风采,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隆重揭幕!

03-20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