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于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发布会,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并答记者问。
韩文秀表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大力推动能源革命,不搞运动式“减碳”
胡祖才、陈雨露在会上介绍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陈雨露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会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陈雨露称。
对于发展绿色金融,陈雨露介绍,中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的绿色贷款余额已经接近16万亿人民币。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80%,余额达到了1.1万亿。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带动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的领域。
为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大力推动能源革命。胡祖才透露,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供电煤耗超过300克/千瓦时的煤电机组要全部实施改造升级。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先立后破,实现安全降碳。”胡祖才称,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进建立高标准自贸协定
对外开放方面,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这十年中国开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货物+服务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6.9万亿美元。2021年吸引外资达到1.15万亿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62.9%。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推进。
中国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并不断降低清单限制措施数量。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使中国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中国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贡献的进出口占到全国的17.3%,吸收外资占到全国的18.5%。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迄今已经推出了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关键词:基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工程新闻、规划投资
随着2022年RCEP正式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下一步,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一步建立高标准自贸协定。(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