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南海二号”是一艘半潜式钻井平台,自1978年服役至今已有41年,共钻探完成262口井,总进尺超88万米,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以及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平台通过不断革新装备管理技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兵锋常锐,业绩常青,创造了钻井平台不老的传奇。
见道网延伸:
你知道国之重器“海洋石油981”,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一艘钻井平台同样“勇冠三军”,叫“南海二号”。它是中国引进的第一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型长108.20米,型宽67.36米,型深36.58米,最大排水量20277吨,最大作业水深308.5米,最大钻井深度7620米。它约为两个北京鸟巢“叠罗汉”的高度。面积和排水量的大小,则相当于一艘半人马级航母。它既有普通船舶的功能,又可漂浮在海面上进行钻井。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南海二号”钻井船。
但和普通钻井平台不同的是,它代表着一个时代。1978年,“南海二号”从北欧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为了“重上南海”,让开发蓝色国土的梦想不再只是梦想,中国支付给挪威近3000万美元的“天价彩礼”。这个数字,今天看来,只相当于海上一两口油井的造价。但在那个百废待兴、外汇紧张的年代,则犹如天价。原石油部部长康世恩曾感慨道:“钻井船比一架波音飞机还贵。”康世恩恐怕想不到,“中国人节衣缩食艰难买下北欧一个公司的一条船”的剧情,会在30年后变成“中国人轻松收购北欧一个运营许多船的公司”。
引进“南海二号”后,为了追赶时代,海洋石油工人南征北战、怒海争锋。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不到一个月,“南海二号”就把“海上烈马”驯服成“爱国船”“争气船”,在中国海第一次出油的地方,打出了第一口出气井。没有进不了的深海!没有过不去的台风!没有钻不了的油藏!“南海二号”累计进尺相当于钻透了100座珠穆朗玛峰,发现了崖城13-1等一大批油气田,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落后时代到走在前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很少有基层单位能像“南海二号”一样,无一兵不精、无一将不强、无一班组不红。也很少有基层单位能像“南海二号”这样,几乎包揽了集体和个人能斩获的所有奖项。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中国海油红旗班组、中国海油金牌班组、中国海油十佳班组、全国劳模、青年岗位能手、金牌司钻、技术能手……也很少有基层单位能像“南海二号”一样,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爆棚”。近20年,“南海二号”几乎无一人离开中国海油大家庭,它的员工被外界争着要、抢着要、点名要。包括原中国海油总经理王彦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正是从这里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南海二号”原名Borgny Dolphin,和它同期诞生的姊妹船,早已成为划过历史天空的一道流星,甚至比其年轻9岁的“Transocean Searcher”号都早已报废拆除。
如今,已经44岁“高龄”的“南海二号”,依然是肌肉强劲、霸气外露的“威猛先生”。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齐美胜说,它至少还可以再服役十年——匠心成就了它的老而弥坚。
新时代下,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兴旺”号等一批深水装备,已成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和这些大国重器相比,作为“第二代”的“南海二号”,已称不上巨无霸,但“南海二号”依然斗志昂扬。40年后的今天,在百米左右水深,它依然是“王牌中的王牌”“尖刀中的尖刀”和“神钻中的神钻”!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