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丝绸之路让中华传统文化盛名海外
见道网 2023-03-07 16:27
  •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持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硕果累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十年,对于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中国已深度融入一个新的巨大的国际体系之中,并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实践中开启新征程,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共同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相互合作、优势互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共情

新西兰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郭宗光: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达到民心相通方面,文化和旅游交流无疑是一张最好的名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着超越族群、直抵心灵的感染力与共情力。以2018年12月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揭幕的“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为例,历时5个月的展期内,来自中国20余家博物馆的兵俑、马俑、铜车马复制品及西周至汉代的玉石和青铜器,吸引了近20万人次观众前来观展,好评如潮。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非凡造诣藉由文化瑰宝所能承载的独有文物价值与璀璨历史记忆,在新西兰受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取得了非同凡响的传播效果。

展望一带一路倡议在新西兰的发展前景,我们既要看到两国希望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景,又要看到其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新西兰政府面对国内各党派的质疑、政治诉求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抵制一带一路倡议的压力,似不再高调支持和宣传一带一路在新西兰的发展,而会选择在夹缝中求生存,在一带一路倡议大环境下,开展务实的合作项目,争取自身的发展。我们在对文化和旅游交流上,首先,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尽量减少意识形态领域的高谈阔论,减少触及当地政客敏感神经的宣传口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谋合作、求发展,开创文旅工作新局面。

其次,要多考虑新西兰的国情,遵循当地的法规和风俗习惯,以当地人民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对外宣传,要紧抓当地政府和民众推崇多元文化的特点,把中华文化的普及工作结合到当地文化生活中。最后,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打造海外文旅品牌和高质量文旅产品,推动精品出海、以质取胜,切忌“一窝蜂”贪大求全的急功近利心态,力避同质化、简单化匆忙出海,应从内容到包装再到海外市场营销,在每一处细节和环节都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沿袭至今的匠心理念,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中国智慧扬名海外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杨荣浩:2016年,“中埃文化年”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共同举办的首个国家文化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在埃及卢克索举办的文化年开幕式,并向文化年闭幕式共同致贺信。“中埃文化年”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埃两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一年的时间里,中埃双方在两国25个省市共同举办了约150项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涉及文化、艺术、电影电视、翻译出版、体育及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将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推向高潮。

十年来,中埃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硕果累累。中埃文明对话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更加精彩。我们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为平台,不断向埃及民众讲述丝路故事,传播和弘扬丝路精神,通过举办各类文旅交流活动与合作项目,推进中埃民心相通。

中国少林寺武术团空降埃及首都开罗,带去少林旋风

未来,我们将继续重点打造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品牌,搭建两国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头堡,根据党的二十大和首届中阿峰会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打造成中国学研究扶持中心、海外华人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营销推广中心、中国旅游推广中心;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支持埃及智库、学者开展中国学研究,积极支持埃及中国学学科建设,帮助知华友华人士增加工作履历、提高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扩大这一群体在当地社会及国际影响力,借“外嘴”“外笔”“外脑”深度阐释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结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研究成果,支持和推动中国创新型、外向型文化产业走进埃及文化市场,通过市场推进中埃文化产业、数字文化合作、中埃数字文旅伙伴计划在埃落地,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加大“中非艺术节”参与力度,进一步在埃当地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上传播中华文化。

将远观者变为曲中人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文化参赞 迟润林: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中乌两国人民在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长卷中书写了互学互鉴的绚丽篇章。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乌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为双边关系发展擘画新蓝图,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为两国元首重要共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乌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亮点纷呈、行稳致远。2022年中乌建交30周年之际,双方共同举办云端文艺演播,展现两国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收获热烈反响;中国文化以书为媒在乌开花结果,乌国家图书馆“中国之窗”阅览厅、“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和文化遗产大学“中国角”汇聚热爱中国文化的青年朋友;《最美的青春》《美好生活》《流浪地球》等优秀影视作品掀起中国热潮;中方援助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成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保护的典范……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乌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人文合作大有可为。一是发挥好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和美术馆联盟的平台优势,推动更多乌文化机构加入联盟大家庭,为艺术团组互访、互办展览、人才交流等牵线搭桥,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二是深度契合乌方需求开展合作,在科技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中文旅游人才培养等乌方关切领域精准发力;三是在文化交流碰撞中释放吸引力和感召力,将“远观者”变为“曲中人”。文化交融的作品更具亲和性和传播性,如中乌联合拍摄丝路主题电影和创排舞台剧目、邀请乌资深作曲家赴华采风创作并举办音乐会、邀请两国摄制团队共同拍摄丝路沿线历史人文风貌等。

来自古巴的表演者带来传统舞蹈表演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主任 肖江华:运营7年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揭牌时“要多为一带一路做些事情”的教诲,通过举办超过1000场次的人文交流活动,发挥前沿交流平台作用,讲好“丝路故事”,促进民心相通。关键词:一带一路新闻、一带一路工程、海外工程新闻

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一是国内近20个省区市的新项目涉及面广,既有文化范畴的艺术表演、美术展览、非遗展示,也有旅游推介、中医中药、教育科学、体育卫生等大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中国文化中心”正逐步向“中国中心”转变。二是活动面向青少年。与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合办的年度“中新青少年艺术节”走进新加坡中小学校,为培育知华友华的下一代发挥作用。三是大部分活动与当地团体联手举办,体现了中国在人文交流中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愿望和姿态。四是举办多场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大型活动。2016年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开讲啦》海上丝绸之路特别节目在新加坡启动。2022年5月,“来自大海的奏鸣与回响——海上丝绸之路暨人文交流论坛” 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40位专家学者相聚云上和线下会场,就“海上丝绸之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商贸、华人华侨、社会转型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该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30篇,涉及领域广泛,研究成果丰富。

文化交流具有灵活多样、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是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为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新加坡对一带一路态度积极、深度参与。(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马雪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中文热在南苏丹持续升温

2天前

人文

走进中国东北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

04-12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03-28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03-26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