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承压中的光伏产业迎来利好信号
见道网 2024-06-14 09:10
  • 过去,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电网接入的局限性,导致大量的风能和光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调整,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阅读本文需要
8 分钟

新能源高速增长之际,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消纳的指导新政发布了。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路径。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将受益。

《行动方案》提出,我国将通过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等十大行动稳步推进节能降碳。也明确,我国将继续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

新能源利用率95%标准下调至90%,意味着,一些因利用率指标而受到制约的光伏项目可顺利开展,新能源装机将打开增量空间。

消纳红线“松绑”,打开装机增量空间

光伏的成长机会有两个阶段,一是新能源整体渗透率不高的阶段,该阶段不需要考虑储能的度电成本等成本;二是新能源整体渗透率较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就需要考虑消纳所发生的成本了。

2015-2016年,受补贴政策的影响,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增速迅猛,然而所发的电量难以得到高效利用,消纳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弃风率和弃光率居高不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10月,国家发布了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弃风、弃光电量逐年下降,并设定了到2020年时,光伏发电利用率需高于95%的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为“95%的消纳红线”。

在95%的消纳红线下,各地若要启动新的风光电项目,首要考量便是其历史消纳表现。弃风弃光问题严重的地区,在新增风光电装机方面的投入将受制约。

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攀升,“经济性消纳”的问题也随之提上日程。这个时候,就不能不计一切代价去消纳新能源了。

因为煤电深调和储能的度电成本远高于新能源度电电价时,强行保证消纳利用率所需的巨大代价并不划算。与其如此,不如合理放弃部分风能和光能,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新能源装机量持续飙升的浪潮里,95%新能源消纳红线也终于松动。

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确定部分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适当放宽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原则上不低于90%,并根据消纳形势开展年度动态评估。

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普查基础良好、对象覆盖全面、具有区域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青海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试点地区,以县域为单元,开展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过去,新能源消纳红线这一关键指标,旨在确保新能源发电能够高效地被电力系统所消纳,避免过多的弃风、弃光现象;如今,消纳红线“松绑”,利用率由95%下降至90%,则打开了光伏装机的市场空间。

这不,全国首个积极落实该政策的地区来了。6月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了一则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的公告,确定新能源利用率下限为90%。

2023年以来,随着国家“沙戈荒”“宁湘直流”配套等大型光伏基地项目并网,宁夏光伏装机持续增长。截至去年12月31日,宁夏新能源装机突破3600万千瓦,达到3600.15万千瓦,光伏装机达到2136.5万千瓦,最大充电电力228万千瓦,提升新能源利用率1.4个百分点。

供需拐点会到来吗?

消纳红线“松绑”,地区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或将显著增加,而终端需求的增大,则有望缓解当前新能源产业链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6月11-15日,SNEC PV+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首日,来自行业头部光伏企业掌舵者的发言中,“最强内卷”成为关键词。

“产业变化两重天,行业遭遇历史上最强的‘内卷’,供需严重错配。”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现下国内光伏行业从硅料到组件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董明珠谈及当下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也表达了个人对制造业的感触:“市场不相信眼泪”,协同发展是必然的,但竞争是更需要的。

光伏是典型的周期成长性行业,在大约每五年一次的周期里,供需都会有明显变化。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建议,产学研要协同创新,上下游要协同发展,“光伏产业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见,各自为战、过度竞争,只会导致过热、过冷的交替循环。”

光伏产业的供需拐点会到来吗?

财通证券研究所分析,光伏板块主材环节供需比普遍高于140%,2024年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鉴于行业龙头普遍现金流充足,且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使得停产成本较高,龙头停产或退出的意愿较低,供需问题短期或许难以显著好转。

那么,处在“最强内卷”、陷于价格战内,行业应该如何破局?除了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政府调控“有形”的手也至关重要,有助于行业走出低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认为,一方面,由于推进节能降碳、能源转型工作,需统筹考虑能源系统的经济性,避免不合理、不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过早产业化可能造成的技术路线和经济投资锁定效应;另一方面,通过部署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学研究项目,能够引导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早布局并更加积极投身节能降碳关键技术攻关。

与其“内卷”致损耗,不如出海寻“新生”

当过热的投资和盲目的产能扩张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有些贸然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就选择了退出或延后相关项目;而那些拥有核心技术、有国际化运营水平的企业,选择了出海布局。

但近期有消息显示,多家在东南亚地区设有工厂的光伏企业在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比如,天合光能方面称,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即将进入停产检修状态,类似的检修在每年年中都会进行。天合光能还称,公司在泰国和越南的产能主要面向美国,由于美国市场需求受到一些政策环境影响,短期会有波动。

隆基绿能则表示,公司持续推动全球基地工厂的数字化升级和技术改造,因此出现不同区域基地的生产计划调整。

5月,美国针对中国光伏新能源企业再次“挥刀”,宣布进一步提升进口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关税。在欧美等国家的贸易壁垒之下,东南亚一度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避风港”。

近期,美国还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发起双反调查,使得企业“迂回”出口的策略难以奏效。

不仅是光伏,新能源汽车也同样被掣肘。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中国车企最高或面临38.1%的关税,引发巨大争议。

国内新能源装机量高是事实,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产业链和制造管理水平领先欧美,这也是事实。

如何让中国的绿色产业惠及全世界?根据以往中国家电产业的经验,把产业链留在国内,光靠出口贸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通过“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搞产业的方式,也行不通。

“谁到海外,谁就是宁德时代的英雄。”去年底,宁德时代员工的电脑桌面被统一设置成这样一句标语。

宁德时代2024年总裁办1号文件是一封出海动员信,由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自发出。曾毓群在信中表达:2024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新能源大势是国际共识,暂时的不确定性反而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机会。

走出去,到海外布局产业链,是庞大产能的一个出路。商业规则在改变,游戏边界在重塑,企业要早做准备。(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宏观

总投资376亿元,雄安新区2024年第四季度58个重点项目开工

10-16

宏观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启动20亿美元新基建项目,涵盖工业、能源等领域

10-16

宏观

龙源电力签约安徽广德1GW风光项目!

10-15

宏观

四川三条百亿级高速公路正式开建,助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10-10

宏观

中国建筑再传捷报,中标又一沙特大工程!

10-10

宏观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张建卫与科外交大臣叶海亚举行战略对话

08-1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