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由中国中铁指导、中铁隧道局主办、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盾构 / TBM 大数据挖掘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发布会,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中国中铁党委常委、副总裁黄超,河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曹贵金,郑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东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来自河南省科技厅、工信厅、郑州高新区,以及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400余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隧道建造领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时刻。
此次会议上,中铁隧道局联合业界同行,依托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发起成立了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这一举措开启了行业数据共创、共建、共享的全新模式。该共同体秉持“开放包容、互助互益、自愿加入”的原则,汇聚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的力量,旨在解决行业内存在的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难题。其核心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共建数据底座,构建行业统一的数据中心,制定数据标准,促进全链条数据共享;二是协同技术攻关,联合攻克盾构 / TBM 核心算法,为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提供赋能;三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产学-产研-产用”联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会上,“先锋・隧道大模型v1.0”的发布备受关注,这标志着我国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首个垂直大模型正式诞生。该大模型以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中心的773条工程线路、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为依托,构建起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体系,形成了贯穿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全生命周期场景+AI的数智互馈赋能技术体系新形态。同时,研发了人机交互深度求索的隧道侠AI助手,搭建起行业科普、专业问答、行业标准、文本翻译、专项方案和施组辅助编制功能的新引擎。此外,通过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研发出系列知识与数据场景靶向驱动的中小模型,形成了隧道设计BIM可视化、隧道施工评估、隧道装备选型、隧道运维感知与解译等多个应用数智决策新范式。
目前,该模型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中完成验证,有效助力隧道建造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绿色的目标,为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王霞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