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钢材是最关键的建材之一。无论是基础设施、房地产,还是工业园区、电站、港口、桥梁、厂房等重工业项目,钢材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然而,如何将钢材顺利进口至印度尼西亚市场,却需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流程。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钢材需求持续攀升。2019-2023年间,印度尼西亚钢铁半成品及成材进口量分别为1345.4万吨、972万吨、1024.8万吨、1122.1万吨和1241.7万吨。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虽然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本土钢铁产能仍显不足。2022年和2023年,印度尼西亚粗钢产量分别为1560万吨和1680万吨,全球排名第15位和第14位。目前本土产能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高端钢材仍需大量进口。为改变这一现状,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本地钢厂,提升本土供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进口配额制度调控钢材进口,提高本土钢厂产品利用率。
进口配额制度详解
在印度尼西亚,钢材进口必须提前获得官方批文:进口许可和配额(PI)。若无此许可,货物到港后将无法清关,不仅会产生高额仓储费用,还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根据使用目的不同,PI申请主要分为两大类:
贸易用途:申请人需先确定有需求的工厂或建筑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后方可申请PI。工厂需持有生产许可,建筑公司需具备相应资质。
项目自用:为特定工程项目进口钢材,如桥梁、电厂或厂房建设等。此类"项目型PI"审批流程相对明确,需提供项目合同、施工许可、进度计划等证明材料。
项目自用PI申请要点
在项目自用类别下,申请主体可以是业主方或承包商,但需提供充分证明材料证实钢材将用于申报项目。不同申请主体所需材料略有差异:
承包商申请:需提供施工总承包合同或项目授权文件,证明其具备为项目进口物资的权限。
业主申请:需提供项目批文或开发许可,证明进口钢材为自用而非贸易目的。(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基建工程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