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一项里程碑式的项目正在改写亚洲能源合作格局。2025年8月,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老挝孟松600兆瓦山地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作为亚洲首个跨境输电新能源项目,它不仅开创了区域绿电跨境输送的先河,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出海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运营和标准输出的战略转型。
该项目位于老挝塞公省与阿速坡省,共建设133台单机容量4.5兆瓦风机,年发电量约17.2亿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500千伏输电线路跨境输送至越南电网,形成“一国建设、跨境输电、多国受益”的创新模式。项目团队克服复杂地形、生态保护及跨雨季施工等多重挑战,应用BIM数字化技术实现精细管理,最终顺利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东南亚正成为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核心市场。据毕马威报告显示,中国新能源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规模从2022年的45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7%。越南成为最热门投资目的地,2024年吸引投资28亿美元,涉及38个光伏和15个风电项目。泰国紧随其后,获得18亿美元投资,储能领域表现突出。菲律宾则以风电见长,总投资达13亿美元。
跨境电力贸易正在催生万亿级市场新蓝海。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电力交易市场规模约874亿美元,预计到2037年将达21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8%。亚太地区增长尤为显著,预计2037年市场规模将达1195.6亿美元。工业领域用电和现货交易将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孟松项目的成功凸显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优势。项目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建设的500千伏输电系统,实现了发电、输电、配电全链条服务。通过BIM技术节约成本约23%,大幅提升工程效率,为中国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奠定基础。
这一成果得益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政策的支持。截至2024年末,一带一路框架下已落地新能源项目1800余个,总投资超4800亿美元。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明确鼓励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建设绿色能源示范项目。
东南亚各国也积极推进电网互联。越南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至50%,泰国目标203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5%,菲律宾推出绿色电力证书体系,马来西亚与印尼正在研讨区域电网一体化。
尽管前景广阔,跨境电力贸易仍面临技术标准差异、政策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例如越南光伏补贴价格从2017年的9.35美分/千瓦时降至2023年的5.02美分/千瓦时,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影响。
未来,随着储能、智能电网、氢能等技术发展,亚洲有望形成类似欧洲的跨境电力网络。到2030年,老挝水电装机将达100座,外送潜力巨大。中巴经济走廊、中缅电力线路等项目的推进,正推动区域电力互联互通迈向新阶段。
孟松项目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提供重要启示:把握政策窗口期,强化技术标准输出,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强风险管控,从而在全球能源转型中赢得先机。(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