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长沙依然余热未散,铁建重工的厂区广场上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一台直径达12.49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巍然矗立,银灰色机身闪烁着金属光泽,醒目的“webuild”红色标识彰显其“中国制造”的身份。这是铁建重工自主研制、即将出口欧洲的最大直径盾构机,将用于罗马尼亚锡比乌至皮特什蒂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出海”的又一里程碑。
2025年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共同拉动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释放出明显的复苏信号。从销量数据回升到企业业绩改善,从新能源、农业等新兴场景持续渗透,到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行业正逐步走出调整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销量回升,业绩向好,行业释放复苏信号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1-8月,挖掘机累计销售154,181台,同比增长17.2%。其中国内销量80,628台,同比增长21.5%,出口73,553台,同比增长12.8%。平地机同期销量也实现5.25%的增长。这一变化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基建投资回暖正向设备端传导,尤其是市政更新、交通补短板等项目集中开工,显著拉动了中小型土方机械的需求。
行业复苏在头部企业的中期业绩中也得到印证。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营收与利润实现双增,反映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成效显现。有分析指出,钢材价格回落增厚了企业利润空间,电动化、智能化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也推动了盈利水平改善。
政策推动与设备更新周期到来被视为本轮复苏的重要动力。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大量资金涌入基建领域,为行业带来强劲支撑。同时,以上一轮行业高峰推算,为期10年的设备更新周期已至,预计2025年及后续几年将迎来大规模的设备更替潮。
新能源、矿业、农业多点开花,新兴场景驱动增长
在传统基建之外,工程机械企业正加速向新能源、矿业、工业制造和农业等领域拓展,形成“传统+新兴”双轮驱动的市场格局。
铁建重工董秘李刚表示,公司不仅参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建设,还为综合机械化采矿项目提供智能掘锚装备,推动矿山产业向安全、绿色、高效转型。二季度公司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2.42%,显示持续发展动能。
城市更新成为中小型机械的新增长点。2025年多个城市推进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小区翻新,带动6-15吨级挖掘机和小型装载机销量攀升。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相关工程成为亮点。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快速提升,拉动大型起重机、特种挖掘机等定制化设备需求。在甘肃崇信黄寨风电项目现场,三一重工的大型起重机正在吊装186米高的风机塔筒。据项目经理王东介绍,该项目实现“自研、自产、自建”,依托全产业链技术优势,推进不同板块技术共享与互补。
产品创新也在持续突破。三一海洋重工近期发布全球首款65吨级储能正面吊和50吨纯电储能正面吊,通过先进电控泵和智能算法实现节能高效,满足新能源建设对设备续航的苛刻要求。
本土化布局+产品升级,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工程机械企业正通过“本土化运营+产品升级”策略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基建需求旺盛,成为出口主力;欧美市场则依靠高端产品实现结构性增长。企业不再依赖单一出口模式,而是通过海外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推进本土化战略。
恒立液压在美国、欧洲、日本设立研发中心,针对不同市场开发高压油缸、液压阀等产品。2025年上半年,其墨西哥工厂正式投产,增强供应链韧性,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本地服务跨越。新产品累计销售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并进入国际知名厂商供应链。
柳工机械在印度、巴西、阿根廷、印尼建有4个海外制造基地,在欧美等地设立研发机构,并通过近400家经销商构建国际服务网络,实现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土化。
展望未来,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教授指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内需修复、新场景拓展及出海突破共同推动行业确定性增长,未来有望实现“量稳质升”,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地位。(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