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宣布的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宏伟蓝图,为中国能源转型划定了清晰路径。这一目标测算下来,未来十年年均新增装机约2亿千瓦即可达成。
然而,现实数据远超这一规划: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已达到12.5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2030年目标。在这份辉煌成就背后,风电与光伏的发展轨迹正悄然发生转变。
截至2024年9月,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2.5亿千瓦。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已提前6年实现了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设定的2030年目标。
从装机结构看,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风电。但装机容量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发电效率才是衡量能源形式实际贡献的关键指标。
2022年,中国风电发电量超过7000亿千瓦时,而光伏发电量约为4000亿千瓦时。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达2221小时,几乎是光伏1337小时的两倍。这意味着同等装机容量下,风电的实际发电量几乎是光伏的两倍。
发电效率的差异直接体现在能源贡献上。2023年,中国风光发电量已超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全社会每消费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在这一成就中,风电作为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第三大能源,其实际贡献远超光伏。
电网消纳能力成为关键制约因素。风电和光伏由于出力特性不同,对电网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光伏发电存在明显的“鹅颈曲线”问题:出力主要集中在中午三、四个小时,导致该时段光伏电站频频被要求弃光限电。在光伏装机超过2200万千瓦的青海,光伏电站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被要求在午间限电三、四个小时。
风电的出力时间段则更为分散均衡,尤其在夜间也能够发电,与光伏形成天然互补。这种特性使风电在电力供应的时间均衡上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消纳难题,中国正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国家正在加快储能建设,8月份成立的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在对57项重点任务展开攻关。在广东,新研发的新能源全景预测系统投入使用,通过智能算法可以根据风、光的变化精准调度新能源和火力发电的出力大小。
到2025年底,配电网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能力。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2024年10月,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12家主流风电整机商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标志着行业告别低价恶性竞争。
此前,风电行业曾深陷价格战泥潭。陆上风机中标价格从2020年超过4000元/千瓦一路下滑至2024年年初的最低1000元/千瓦附近,区间跌幅超过75%。海上风机价格则从7000元/千瓦左右降至3000元/千瓦左右,跌幅过半。
自律公约实施后,风电行业的招投标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企业竞争不再仅以价格为核心,而是更加注重综合价值体现。这一转变使风电设备价格企稳回升,多家风电企业三季度毛利率明显提升。
相比之下,光伏产业仍深陷恶性价格竞争。组件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国电投等央企公开表示放弃光伏投资,反映了行业内部的深度调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这一政策导向为风电和光伏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在“三北”地区将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
在重大基地建设方面,中国将坚持以风光资源为牵引,以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为依托,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七大新能源基地。这些基地将为风电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海上风电方面,中国将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海上风电将成为风电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6亿千瓦目标下的风电主导格局
到2035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36亿千瓦的目标,是基于能源增长趋势和结构转型需求作出的科学测算。这一目标看似低于近年增速,实则体现了务实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风电和光伏协同发展。但基于当前发展趋势,风电有望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中国风电产业正不断取得突破。陆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26兆瓦。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多家整机商已发布25MW海上新机型。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了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未来,中国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为各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6亿千瓦。 关键词:风电能源网
随着风机大型化技术的突破,陆上风电已步入10MW时代,大兆瓦机型占比达65%,推动全产业链升级。海上风电成为重要增长点,2024年1-9月招标容量达7.564GW,同比涨幅86.5%。
未来十年,中国风电产业将依托技术优势、市场理性和完善的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增长。而光伏产业必须经历痛苦的产能优化和技术升级,才能找到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电已凭借其发电效率、电网友好性和行业自律性,显示出更强的长期竞争力。(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边文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