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中国与阿塞拜疆的合作关系正迎来战略性升级。双方突破传统能源贸易范畴,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合作的核心支柱。凭借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装备与项目开发上的综合优势,结合阿塞拜疆丰富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这一合作不仅将重塑该国能源结构,更致力于将其打造为连接亚欧的绿色能源枢纽。
合作进程加速,多项协议签署落地
2025年成为中阿能源合作的关键年份。4月,阿利耶夫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将可再生能源提升至战略合作层面,明确推进太阳能、风能及储能项目。其中,计划在里海建设的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将显著提升阿塞拜疆的绿色电力出口潜力。
合作持续推进。6月,阿能源部长沙巴佐夫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协议,共同推进“绿色能源走廊”建设,重点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稳定输送问题。9月,阿自由经济区与四川赛新光伏科技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建设年产能300万千瓦的光伏组件工厂,实现从产品制造到电站建设的本地化闭环。
合作模式深化,覆盖全产业链
中阿合作已超越简单的项目开发,向技术转移与产业培育纵深发展。在巴库首届国际投资论坛上,阿经济区发展局与中国大唐海外投资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绿色能源产业园”。这不仅是单一项目,更是阿塞拜疆打造区域绿色能源与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实践。
中国企业计划帮助阿塞拜疆实现风电整机与光伏组件的本土化生产,这将带动当地就业、提升工业能力,并强化其作为亚欧能源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地位。
共同愿景明确,转型路径清晰
阿塞拜疆设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27年,太阳能与风能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到2030年提升至600万千瓦。阿利耶夫总统称此为“能源结构的彻底变革”,并公开赞赏中国在太阳能组件与储能系统领域全球领先的质量与性价比。
中国的技术实力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全球专利占比超过40%,在太阳能转换效率、海上风机容量和储能技术方面持续突破。截至2025年6月,中国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已历史性超过煤电。关键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新闻、一带一路工程、海外工程
中阿绿色能源合作已超越一般商业范畴,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对阿塞拜疆而言,这不仅是实现能源多元化和气候承诺的务实路径,更是重新定义其全球角色——从传统能源出口国向绿色能源技术与枢纽转型的关键一步。随着项目陆续实施,两国合作模式为资源国与技术国的优势互补提供了成功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深度合作共同引领区域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转型。(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