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中国对锂电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全球储能与AI产业面临供应链重构
见道网 2025-10-13 11:43
  • 此举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将深刻影响全球储能产业链布局,美国作为中国储能电池重要进口国,其AI数据中心与电网升级计划或将面临供应链压力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浪潮交织的背景下,电池技术已成为兼具经济与安全意义的战略资源。中国近日宣布对锂电池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标志着这一关键产业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管理范畴,也将推动全球储能供应链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一、管制范围覆盖全产业链,凸显战略把控意图

此次出口管制涉及大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制造设备等环节,基本涵盖电池制造的核心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聚焦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先进电池产品,这一标准将目前主流液态电池排除在外,主要针对仍处于研发前沿的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

商务部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国家安全与国际防扩散义务的考量。高能量密度电池在无人机、单兵系统等军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二、美国储能发展面临挑战,本土产能尚难替代

中国在电池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

控制全球约96%的负极材料和85%正极材料产能

2025年前7个月,美国电网级锂离子电池进口中约65%来自中国

随着AI数据中心能耗激增——预计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达到2023年的三倍——电池储能成为保障电网稳定的关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未来十年美国将新增136吉瓦电池容量,其中相当部分原本依赖中国供应。

尽管美国本土电池产能有所增长,但在材料环节仍严重依赖中国。策纬咨询分析师科里·库姆斯指出,将关键材料纳入管制是“重大升级”,将直接影响东南亚等地新建的电池工厂的原材料供应。

三、技术保护与产业竞争成政策双重考量

本次管制是中国系统性地加强电池技术保护的延续。2025年7月,中国已将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纳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从产业角度看,中国在锂电领域已建立显著优势:

2025年1-8月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48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

掌握全球大部分锂加工产能和核心材料技术

与此同时,AI发展推高了电池的战略价值。预计2024至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市场规模将增长12倍。电池已从新能源配件升级为支撑数字经济的“新型石油”。关键词:储能能源最新资讯,储能新能源新闻,中国储能能源网

四、国际竞争格局下的政策平衡

美国在《大而美法案》中虽缩减了部分清洁能源补贴,但对储能电池仍保持相对宽松的进口政策,反映出其在AI能耗压力下的现实需求。2025年1-8月,美国仍是中国锂电池第二大出口市场,进口额达74.18亿美元。

中国此次管制力求在技术保护与国际贸易间取得平衡:一方面通过许可制度保留调控空间,另一方面强调符合国际惯例,避免对现有贸易造成剧烈冲击。(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宏观

沙特利雅得迈向全球十大都市的关键一跃:2030世博基建招标启动动

4小时前

宏观

9月全球储能订单爆发:中企一日一签,海外市场斩获超30GWh

4小时前

宏观

中阿绿色能源合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2天前

宏观

中东资本逾200亿美元投向中国光伏,战略布局“后石油时代”

2天前

宏观

中国储能军团席卷全球,单周斩获超5GWh海外订单

3天前

宏观

587亿美元投资,沙特启动史上最大电网升级

3天前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