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前六年完成上一阶段风电、太阳能装机目标后,中国再次擘画了2035年新能源发展的新蓝图——风光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相当于2020年装机规模的6倍以上。这一目标不仅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也凸显了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引领角色。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迈入大规模、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模从2020年的5.3亿千瓦跃升至2025年7月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高达28%,占同期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八成。国网能源院预测,“十五五”期间新能源装机仍将保持年均3亿千瓦的高速增长,到2030年有望突破30亿千瓦,实现在现有规模上翻番。
从地域布局看,未来新增风光装机将高度集中于西北与华北地区。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析,到2030年,这两大区域的风光装机占比将分别超过全国总量的20%,其中全国约五成新增陆上风电、七成新增集中式光伏将落子于此。
“沙戈荒”大基地正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基地项目已建成投产超9000万千瓦;第二、三批项目也在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底前再投产5000万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攀升,系统消纳压力同步增大。国网能源院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5个省份的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青海、甘肃、河北更是超过60%。在此背景下,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已成为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正全面深化。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136号文”地方细则,未来新能源将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对开发企业而言,仅关注资源规模已不足够,必须更加注重区域电力供需、消纳水平、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以提升在市场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国内新能源最新消息、新能源新闻、新能源资讯网
从目标提速到布局优化,从基地建设到市场改革,中国正以系统化思维构建新型能源体系。36亿千瓦目标的提出,不仅是规模的跃升,更是发展质量与结构协同的深刻变革。在实现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双重使命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将继续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路径”与“中国速度”。(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