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能源体系深刻变革的今天,如何高效消纳清洁电力、破解电网调峰难题,已成为区域能源转型的核心课题。近日,聚金时储能技术(成都)有限公司与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共同启动一项总投资20亿元、总规模高达1.6GWh的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这一重大举措,不仅为佳木斯的能源基础设施注入强劲动力,更以其创新的共享模式,为东北乃至全国的“新能源+储能”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
破解转型瓶颈,创新模式引领发展
该项目并非简单的储能设施建设,其核心价值在于共享这一创新商业模式。它旨在系统性解决佳木斯及周边区域面临的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与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双重挑战。通过集中建设大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将像一个稳定、高效的“绿色电力银行”,在风电、光伏大发时吸纳过剩电能,在用电高峰时平稳释放电力,从而有效解锁更多新能源装机空间,提升区域清洁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储能项目自建自用的局限,实现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着力打造的正是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新能源+储能标杆。
科学规划布局,打造全域储能网络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采取分布式布局策略,在佳木斯市郊区、东风区、桦川县、富锦市四地分别建设四座储能电站。每个单站规模均为200MW/400MWh,这种均匀分布、多点支撑的架构,如同为区域电网构建了一套分布式的稳定器和功率池,不仅能有效缓解局部电网的阻塞压力,更能增强全网运行的稳定性和调节灵活性。这种科学布局确保了储能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电网安全的协同增效。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项目的落地,意味着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测算,项目建成投运后,年放电收入预计可达5.2亿元,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约6000万元税收,成为区域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在建设与运营期间,项目将有效带动本地装备制造、施工安装、运维服务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促进本地就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构筑低碳未来,赋能能源体系升级
展望未来,这座1.6GWh的共享储能电站,将是佳木斯市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拼图。它不仅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基石,更是加速地方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催化器。项目的成功实践,将验证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关键词:储能能源最新资讯,储能新能源新闻
从蓝图走向现实,佳木斯共享储能示范工程的启动,标志着这片富饶的黑土地在能源革命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以科技与模式创新为翼,正在谱写能源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基建工程栏目编辑/程丽婷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