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水电榆林公司作为集团公司陕北新能源产业主力军,践行集团公司“微观三治”经营理念,构建“生产提效+市场增收+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挖潜增效稳增长,对标提升补短板,书写清洁能源企业价值创造的实践答卷。
建立“区域公司+数字平台+智慧电站”生产管理体系,在设备运维环节,打破传统委托运维模式,推进自主运维转型。纳林风电场原有50台2兆瓦风机由外部团队运维,年均运维费用达200余万元,公司通过组建专业运维团队,开展为期3个月技术攻坚,目前已实现80%以上故障自主处理。今年1-9月,该风电场节约运维费用110万元。借助“陕投绿电云”大数据中心,在7个电站部署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实现光伏场站智能化巡检,光伏区单次巡检时间从传统人工巡检15天缩短至2天,设备故障发现率提高15%,单场站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5%。
供应链管理中,发挥区域规模优势,建立“需求归集、集中采购”供应链模式。针对主要设备物资,每月汇总场站需求,通过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今年上半年,通过批次采购,各类设备物品单价降低6%,带动整体生产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8%。此外,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产品质量、交货周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分级,淘汰履约能力差的供应商,确保物资供应稳定性。
管理费用管控上,将费用指标分解至部门、岗位,实行月度核算、年度考核。办公成本管控方面,全面推广无纸化办公,通过OA系统实现文件审批、会议纪要等全流程线上流转;差旅管理方面,推行高铁出行、协议酒店住宿,今年上半年差旅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15%。对非生产性支出实行事前审批、事后审计,上半年压缩不必要的会议、培训支出约8万元。严格公务及生产用车管理,完善车辆管理台账,合理分配现有车辆,车辆使用费较预算节约100万元。
借鉴行业头部企业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经验,升级集控系统数据核算功能,实现电量采集、设备管理全流程数字化,运维效率提升20%。精准研判电力市场规则,优化电量申报策略,针对纳林、安彻里风电场发电利用小时数低于同地区场站问题,“一站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对标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纳林风电场发电量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安彻里风电场发电量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推进纳林光伏项目绿电、绿证申报,截至8月底,累计持有绿证31725张。借助政策红利拓宽收益渠道,主动参与省间、省内市场化交易,争取高价电量指标,研究容量电价机制与辅助服务规则,力争收益稳步增长。
严格落实集团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融入日常运维,确保机组稳定运行多发电。深化内部协同,通过岗位轮换提升运维人员综合技能,组建技术攻关小组解决设备优化、能耗控制等难题,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的创效氛围。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陕西水电榆林公司将“过紧日子”思想融入生产经营,锚定集团公司“三行动一建设”专项工作要求,以更实举措降本增效,将成果转化为企业稳健发展的动力,为陕西水电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