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储能市场风云突变,构网型储能彻底告别“鼓励试点”,强势晋级为“并网刚需”。在政策强力驱动与市场刚性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这一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容,巨头订单规模已突破GW级。
政策定调:从鼓励到强制,并网门槛全面提升
2025年,中国构网型储能政策完成从“原则性支持”到“具体化强制”的关键转变。国家层面,《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首次明确其规模化示范重点地位;《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则将其备用能力对标传统火电。

地方层面,新疆率先明确构网型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20%,直接带动其2025年装机占全国47.6%,达2.3GW/9.1GWh。东部省份如深圳、江苏也通过高额补贴和品质电价机制快速跟进。与此同时,新国标将关键支撑能力从建议项改为必选项,无构网能力的传统储能已面临并网困境。
市场爆发:前三季度超去年全年,西北成主战场
政策强力刺激下,市场数据极为亮眼。2025年1-9月,全国构网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9GW/9GWh,渗透率突破10%,并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截至9月底,累计投运规模达6GW/19.1GWh,较2023年增长近5倍。
区域市场中,西北地区是绝对主力,新疆、青海、内蒙古三省份合计占比超70%。招标市场同样火爆,中广核新能源10.5GWh储能采购中,构网型独占4.5GWh,创下行业纪录。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前三季度构网型储能订单均突破GW级。
技术竞逐:全场景覆盖与性能极限成竞争焦点
市场背后是技术的白热化竞争。头部企业纷纷亮出杀手锏:华为推出全场景构网平台,实现从GW级电站到台区储能的全链路覆盖;阳光电源在四川雅江的测试中,实现了3倍过载与毫秒级响应的性能突破;禾望电气首发全碳化硅功率柜,将效率与功率密度提升至新高度。安全与智能化,如AI协同和电芯级防护,也成为技术比拼的新维度。

价值验证:多场景应用算清经济账
构网型储能的价值在真实场景中得到验证。在新疆华电昌吉木垒风光储项目中,其支撑能力将新能源消纳率从82%提升至95%,年增收超6000万元。在深圳宝安的低空物流站,其黑启动功能避免了单次超50万元的停运损失。对于靖江特钢等工业用户,构网储能则带来了稳电保障与峰谷套利的双重收益。关键词:新能源资讯网、新能源最新消息、新能源最新报道
构网能力成为未来能源市场“话语权”
综合来看,构网型储能带来的不仅是合规准入,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它通过提升效率、参与辅助服务、获取补贴等方式,将自身从成本项转变为收益源。其快速响应能力,对于高端制造业而言,更是价值远超设备本身的“生产保险”。
当前,构网型储能的黄金十年已然开启。在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必然趋势下,谁掌握了构网能力,谁就掌握了电网的稳定权,更掌握了未来能源市场的话语权。(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新能源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