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央企竞逐蓝色能源新赛道,海上光伏规划规模突破百GW
见道网 2025-11-06 16:12
  • 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结构的蓝色竞逐中,以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为首的“国家队”携巨大体量与资源优势,已占据绝对主导,一个央国企领航的百GW级新市场格局已然清晰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的时代洪流中,一片崭新的“蓝色沃土”正迸发出蓬勃生机。海上光伏,作为绿色电力家族的新兴力量,凭借其不占用陆地、发电稳定、毗邻用电中心等独特优势,站上了发展的风口,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的浪潮中,海上光伏凭借其不占用宝贵陆地资源、年发电量稳定、靠近东部用电负荷中心等独特优势,正迅速崛起为绿色电力供给体系中的新兴核心力量。国际能源署(IEA)的权威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海上光伏装机容量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达到500GW的规模,中国预计将贡献40%以上的份额。

从国内布局来看,中国沿海省份已全面吹响海上光伏开发的号角。江苏、山东、浙江、河北、上海、天津、辽宁、广东等省份规划的海上光伏总规模已突破百吉瓦。国家能源局披露,已有10.3GW海上光伏项目正式纳入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其中山东、江苏的部分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海上光伏正从蓝图迈入落地实施的关键阶段。

纵观当前海上光伏项目的参与主体,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凭借其在资金、政策资源以及海域协调能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已然成为现阶段开发的绝对主力。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启动的海上光伏项目规模已超50GW,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体量中,“国家队”的身影尤为突出。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以12.6GW的项目规模遥遥领先,成为海上光伏开发领域的“领头羊”;国家电投紧随其后,项目规模超9GW;此外,中核集团、中国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电建等央企也均拥有GW级别的项目储备。在央国企主导的格局下,正泰新能源、晶科电力、林洋能源、隆基绿能等民营企业也积极寻找到自身的定位,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

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海上光伏开发的特性密切相关。海上光伏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系数高、对政策与海域协调能力要求严苛等特点,而央国企强大的资金实力、与政府部门的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丰富的大型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共同决定了其当前市场主导地位。

进入2025年,沿海各省市纷纷加快海上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的步伐,开发模式也逐渐清晰,“风光同场”凭借其高效利用海域资源的优势,成为行业主流。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8月公布了2.1GW“风光同场”海上光伏竞配结果,申能股份、上海电力、大唐集团、三峡集团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些项目均布局在已建或在建的海上风电场区内,实现了光伏与风电场地的协同利用。紧随其后,河北省在9月公示了秦皇岛2GW“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安排。各地的竞配规则也愈发科学精细,在股权结构、电价机制、开工并网时限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保障项目高效推进与市场活力。

然而,技术与经济性挑战仍是海上光伏大规模发展的“拦路虎”。部分项目开发区域与渔业、军事、生态敏感区域存在冲突,高额的海域使用金、复杂的用海审批程序等因素,都在影响着项目的实际开发进度。

为破解行业发展痛点,凝聚全产业链合力,由多家权威机构联合组织的2025第三届海上光伏大会将于11月在福建召开。大会旨在聚焦核心需求,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覆盖“开发-设计-施工-供应-运维”的全方位产业生态。

浪潮已至,蓝图绘就。尽管前路仍有挑战待解,但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同频共振中,海上光伏这片广阔的“蓝色能源新大陆”正等待着全行业去共同开拓。它的蓬勃发展,不仅将重塑我国的能源地图,更将为全球绿色低碳未来注入强劲的“中国动力”。(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相关文章

光伏

巴林启动太阳能项目,将建全球最大单点屋顶电厂

8小时前

光伏

印度CtrlS与NTPC绿色能源公司将共建2吉瓦可再生能源项目

2天前

光伏

全球7.5GW光伏项目密集开工 中企领航世界清洁能源建设热潮

2天前

光伏

中国电建签约柬埔寨生物质光伏联合电站项目

3天前

光伏

全球最大!中国电建参建阿联酋光储项目

6天前

光伏

22.88亿元大单!中国能建拟中标两大项目

6天前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