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还在为续航里程焦虑,当电子设备的安全问题仍不时牵动人心时,一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中国拉开帷幕。2025年,中国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这则由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瞬间点燃了资本市场和科技界的热情。这不仅是一个工厂的落地,更意味着中国在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全球竞速中,率先冲出了实验室,驶向了产业化赛道,而其背后,是一家名为当升科技的企业凭借一项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的“黑科技”在强势领跑。
液态电池困局与固态电池曙光
长期以来,主流液态锂电池的发展似乎撞上了“天花板”。能量密度徘徊在250-350Wh/kg,使得电动汽车续航难以突破800公里大关;易燃的液态电解液更埋下安全隐患,仅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就超过2000起。此外,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会急剧衰减,制约了其在更广阔地域和场景的应用。

与此同时,新兴科技产业对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需要长时飞行的电动飞行器(eVTOL),还是追求轻量长效的人形机器人,传统液态电池都已力不从心。全固态电池的出现,被视为一次“降维打击”。它采用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热失控温度超过300℃,安全性极高;能量密度轻松突破400Wh/kg,甚至有望达到500Wh/kg;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中,性能衰减不足5%。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发展固态电池对中国锂电产业而言,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
当升科技的破局之道:三大技术壁垒的攻克
然而,将固态电池从蓝图变为现实,必须攻克固固界面阻抗、电解质稳定性和材料兼容性三大世界性难题。当升科技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发,交出了一份“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核心的电解质材料上,当升科技全球首创了“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这项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接触不良的难题,无需像早期技术那样施加巨大外部压力,就能实现离子高效传导,为规模化生产扫清了障碍。
其次,在决定电池能量上限的正极材料方面,当升科技将超高镍多元材料和富锂锰基材料玩出了新高度。后者更是将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推向了500Wh/kg的行业巅峰。这意味着,未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200公里,并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800公里”的极速补能。

锁定未来:产能布局与万亿市场启航
技术突破需要产能落地。2024年10月,当升科技宣布在江苏金坛投资建设年产3000吨的固态电解质产业化项目,剑指全球领先的固态电解质供应基地。与此同时,其海外基地也在快速推进,以响应国际巨头们的需求。
这一系列布局精准地踩在了市场爆发的节奏上。行业预测,2025至2026年将迎来半固态电池的产能建设高峰,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到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超过900GWh,催生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当升科技的提前卡位,使其在即将到来的GWh级产线建设潮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目前,基于当升科技材料的半固态电池已在中国多款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应用,助力车型续航突破1000公里,并在2024年取得了超10万辆的销售成绩。在低空经济领域,其电池让电动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提升了60%至90%;在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更是让设备续航翻倍,满足了全天作业的需求。关键词:电池能源网、电池最新消息
从技术跟跑到全球领跑,中国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正悄然改写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随着中国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落地,一场由东方主导的能源存储革命,已正式启幕。(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机械装备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