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积极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一个庞大的项目积压正成为行业隐忧。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以来,印度虽已对超过43.9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出中标通知书,但这些项目至今未签署电力销售协议,意味着它们仍未找到购电方。一边是政府不断加码的装机目标,一边是迟迟无法落地的中标项目,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正面临“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巨大断层。
招标激增与需求疲软:43.9GW项目为何“无人认领”?
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披露,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有超过24.9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成功签署电力销售协议。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仍有43.9GW已中标项目未能签署协议,陷入“无购电方”的停滞状态。
市场研究机构JMK指出,2023年4月至2025年6月期间,已有约11.4GW的可再生能源招标因认购不足、报价过高或采购方退出等原因被取消。截至目前,累计被取消的招标规模已攀升至43GW以上。这一状况反映出印度可再生能源招标规模的增长速度,已明显超出实际电力需求与电网输电能力的准备度。

土地、输电与审批:项目落地的“三重门”
造成项目大量积压的原因复杂且相互交织。首要问题是输电基础设施不足,特别是跨州输电系统容量被部分开发商占用后,项目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资源闲置。
结构性与程序性障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包括通行权纠纷频发、土地获取进程缓慢、设备采购存在限制,以及涉及多部门的审批流程繁杂。这些因素共同拖慢了项目从中标到开工的整体进度。
此外,购电需求方的意愿也在发生变化。在“对纯光伏电力需求下降”的背景下,配电公司与大型工业用户更倾向于采购可调度的电力,例如光储混合项目,这对传统单一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构成了挑战。
政府应对与行业影响:调整招标策略与强化基础设施并举
面对这一局面,印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强调,目前尚无大规模取消项目的计划,主要原因是资本投入通常发生在购电协议签署之后。该部正推动两项关键措施:一是督促各邦严格落实可再生能源消费义务,以创造稳定需求;二是建议各实施机构在发布招标前,先与配电公司等潜在用户聚合确认需求,避免盲目招标。

政策层面也在进行调整。印度已修订光伏、风电、光储混合等多种项目的标准招标指南,明确允许取消超过12个月未执行的授标。同时,政府正积极推动招标模式从传统光伏向光储混合项目转变,并计划加快输电基础设施的扩建,以释放受限产能、缓解拥堵。
JMK分析师警告,若大规模项目取消成为现实,其负面影响将波及整个产业链——从开发商、设备制造商、资金方到输电机构和政府自身。为此,他们建议未来招标应更坚持以需求为核心,并在可再生能源、储能与输电规划之间实现更紧密的协同,避免宝贵的清洁能源产能被再度搁置。(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新能源栏目编辑/杨贝华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