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养能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道路维修频率,让市民出行更加畅通。入冬前市政道路便已进入冬季保养模式。一位养路队负责人指出,提前给道路更换路面,可以降低因路面老化引起温度裂缝导致春季道路翻浆的风险。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日益加大的道路功效也让居民对城镇道路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从‘重建轻养’到‘建养并重’,日益增加的养护里程和资金为中国公路养护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英达公路再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永河指出。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载重量大、磨耗大以及筑路时的不严格要求,让许多地方公路的中大修年限已经由额定的5年中修、10年大修缩短到3~5年中修、5~8年大修。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建设的公路以及2005年前后大规模修建的农村公路都将进入周期性的养护高峰期,需要集中进行大中修改造。2015~2020年高等级公路每年大中修需求接近6.7万公里,公路养护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大部分省市公路建设与养护需求也将达到总体平衡,公路养护财政支出,也会更多地体现在养护机械设备上。“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长以及道路养护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公路养护正全面步入‘机械化时代’。”筑养路设备行业著名教授孙祖望表示,庞大的养护需求为中国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养护设备涌现
近年来,许多路面企业在养护机械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养护技术创新体系。在道路领域,徐工道路除了传统的压路机、摊铺机、铣刨机、拌合站之外,还将产品线延伸到包括冷再生设备、稀浆封层车、沥青洒布车、沥青路面养护车、同步碎石封层车等在内的养护设备领域。且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路面设备一体化制造平台,为了打造更坚实的竞争力体系,更深、更广地介入用户价值实现过程,徐工道路更是将焦点贯注于施工解决方案和工艺工法。“徐工道路以自身的工艺工法研究所为依托,与包括江苏省公路局、海南省公路局在内的多个省市道路施工养护单位等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上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度合作。”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总经理王庆祝介绍道。
高远圣工依托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室,研制开发的路面养护车系列产品涵盖了目前道路日常养护作业的多个方面。产品研发紧紧围绕国家政策与道路养护的发展需求,以资源回收、环保再生、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作为核心研发方向,推出的真正实用的符合各种工况需求的路面养护系列产品。浙江美通筑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热再生路面养护车及保温车最早由上海浦东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引进上海。其LMT5130TYHZ型热再生路面养护车倡导的绿色养护理念,节约了宝贵的沥青、石料等自然资源,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该车集RAP料现场热再生、冷料加热、新料拌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全天候作业,节约使用成本,实现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结合。LMT5164TYHB型储料式(保温料箱)路面养护车(国V)储料式(保温料箱)路面养护车则采用了二类汽车底盘加装,并由美通制造的沥青混合料保温料箱、沥青罐、导热油加热系统组成。保温料箱采用导热油和烟气复合保温,热效率高,满足沥青混合料长距离保温运输的需求。“设备主要定位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干线公路以及市政道路的路面坑槽、龟裂等早期病害的养护施工,是我们全新开发设计的第四代新型储料式(保温料箱)路面养护车产品。”美通筑路销售总监侯佑军补充道。
旧料新生
养护机械制造商在看好这个行业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一些困惑。一方面政府在推广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尽管国家对路面养护的环保要求愈发严苛,但在具体的施工工艺和养护方式以及造价定额方面却并没有做出相关规定或标准;而另一方面,业主单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热再生等养护新工艺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面对养护新工艺在推广过程中的现状,蒋永河认为:一方面,政府的倡导让路面养护的材料、工艺以及设备整体上都朝着环保化发展;另一方面包括南京英达在内的一些制造商们也在积极寻求一些环保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例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来替换传统的洗刨摊铺工艺。
沥青路面的快速增长以及原材料沥青、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导致沥青路面材料资源供给紧张,矿山的开采更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在沥青路面的养护作业中,大量的沥青旧料被当做垃圾处理,既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又构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南京英达的沥青道路就地热再生循环技术的核心理念就是石料再用,沥青再生。”蒋永河指出,南京英达一方面通过还原剂或再生剂实现沥青的再生循环;另一方面通过确保不打碎原路面骨料的技术实现石料再用,可以实现不降低道路路面的性能参数、结构强度以及路用性能,以尽可能最大化地保证其原价值。“这对于延长道路寿命,推进道路养护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来说十分关键。”
毋庸置疑,未来道路养护的大趋势必然是朝着再生方向发展。高远圣工的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养护车,可100%利用沥青路面废旧料、冷料和铣刨料等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使用。通过独有专利技术的拌和釜采用导热油+热风循环复合加热技术,混合料升温快、控制精确简便。搅拌平稳连续,再生料温度均匀性好,可有效避免沥青混合料发生老化,有效保证旧料再生质量。并且拌和釜下排料结构,可有效防止在排料时出现离析,排料干净免清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对此,高远圣工副总经理张建华表示:“该设备和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改善了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方式,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材料和运输费用,同时也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多数用户在行业现状和再生工艺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显得不以为然,依然沿用传统的道路养护手段。蒋永河指出,南京英达的道路养护技术是从材料与技术研究、设备研发与制造、道路养护施工以及行业的道路养护高端管理人才培训等流程出发,凭借其全面完善的道路养护产业体系为整个行业,包括道路养护的技术、管理,养护方案以及工程施工等为道路业主提供最为有效地综合服务,进而影响养护行业的良性发展。蒋永河形象地表示:“‘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让英达的养护管理如同医生看病开药一样‘对症下药’。”
道路养护的良方
道路养护一定要做到把养护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结合起来,这早已成为制造商的共识。养护行业要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依靠设备制造商,养护企业、政府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对于制造商来说,把设备做好仅是一方面,工艺工法的研制与发展仍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推广。”王庆祝指出,徐工养护公司以打造两站、底盘养护产品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道路施工成套化解决方案,提供成套设备生产、销售、维修及技术服务,并不断探索路面设备及信息技术产品销售和服务。“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适合公路养护需求、技术先进、作业高效、符合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和施工工艺需求的成套筑养护机械产品,力求推进服务全国公路筑养护事业的发展。”王庆祝认为有利于徐工道路加速成套养护机械产业升级,提升高端装备。
南北疆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施工环境恶劣的环境对当地路面筑养护技术施工应用与质量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另一方面,当地部分个体用户为了节约一次性投入成本而选择采购中低端养护设备承揽工程,由此产生的种种问往往会导致工期延误、翻工等后果,给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此大多用户走上专业化施工道路,纷纷对已有的沥青路面筑养护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达刚路机则把目光放在能够为用户解决公路修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上,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低投入、高质量的道路施工工艺和解决方案。“依靠高品质的筑养路设备以及信息化的服务手段让达刚路机一直拥有着良好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达刚路机销售公司总经理周毅表示这也将有助于中国的道路施工建设和世界的互联互通。
作为一种施工设备,养护机械不仅需要在产品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在路面材料的研究,路面病害的诊断以及快速地为客户解决问题等方面下功夫。据蒋永河透露,英达的产品开发方向将扩展到整个道路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中,包括中层和路基的循环再用技术。目前,此类产品已经在海外市场得到应用,但国内市场要取得突破可能还需要养护公司传统观念的改变和政策的支持。
随着用户对智能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强,他们希望在进行道路养护作业时,能尽量减少人力成本。一些公路养护公司设备采购负责人表示:“国内养护机械仍然需要大量人工配合,而国外的先进设备只需要1~2个人就能够完成核心任务。”据了解,各制造商在养护机械智能化方面已经普遍实现了智能控制和远程诊断功能。以徐工XLY103TB路面养护车为例,通过智能控制可实现冷沥青混合料快速加热及热沥青料保温储存运输,在沥青洒布、封层更加均匀精准。王庆祝认为,养护机械下一步的智能化可能体现在施工以及设备管理信息化方面,养护机械的施工数据会存入数据平台库,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询设备的工作记录和状态,以此作为科学、合理调配设备的依据,提高设备利用率,帮助用户最大化地降低施工成本。
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通过激光引导已经能够自动检测车与车之间的行走距离,减少了人力的使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是由多台车辆组成,施工前各车辆分散进入、排列、拼组,不超过30分钟即可进入施工状态,而施工完成后,机组化整为零,各台车辆变成普通卡车迅速撤离,有效满足道路养护快捷高效的施工需求。
除了装备智能化以外,数据库的建立也是道路养护行业智能化的一大重要方面。南京英达拥有自己的研究中心,通过研究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为用户提供养护规划的长期、中期、短期的养护规划。”可以预见的是,养护设备的智能化或许并不像其他行业的智能化普及程度高,但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智能化必然是养护行业的大势所趋。就目前情况而言,蒋永河认为:“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产品还是介于人工和智能化之间的高性价比‘半智能化产品’,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智能化养路装备就会在市场上出现。”(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段留芳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