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新基建带来大商机,驱动中国GDP增长
见道网 2020-11-11 18:04
  • 新基建指的是围绕数字经济展开,进而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人工智能、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特高压等七大重点产业
阅读本文需要
23 分钟

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快速,但鲜为人知的是,背后其实涉及新科技运用,更和新基建息息相关。

2020年2月9日,火神山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完成首次5G网络的远程会诊;2月14日,工信部在北京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对5G的评价是,面对疫情考验,刚刚商用不久的5G发挥重要作用,尤其5G视频直播,以及5G远程会诊系统。

解放军总医院使用的基于5G应用的远程医疗技术將高端专家资源实时传送到远端。“5G网络的远程会诊充分利用专家资源,病患也可以无接触地享受专家诊疗服务。”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孙松林告诉记者,火神山医院还使用一种叫做5G远程医疗小推车,包括CT影像检测指标在内的本地医疗数据都可以共享给远端的专家进行远程诊断使用。

5G防疫机器人应用也避免人与人接触,完成“最后一公里”工作。它们为病人提供送水、送药、体温测量、消毒清洁等简单的医护工作,在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也降低感染的概率。“这些场景疫情结束之后依然可以延续。”孙松林说,比如在高温高压、毒气严重,或者火场和塌方等危险环境中,仍然需要无人机器人,作为经典场景延续下去的还有在线医疗和在线办公。他在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疫情以来,咨询孙松林最多的问题就是5G如何在医疗行业以及机器人领域发挥作用。他所在的北京邮电大学在2004年开设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方向的本科专业,号称是“信息黄埔”。新基建虽然在2018年最早被提出来,但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在2016年就火了起来。“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断过。”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研究重点是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例如纺织针织行业和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业流程优化和改进,“在纺织行业中,做帽子和衣服的过程已经完成自动化,但在智能化环节还有所欠缺。”

新基建指的是围绕数字经济展开,进而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人工智能、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特高压等七大重点产业。“七个重点领域中的大部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行业,发展成功可以巩固中国在5G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拥有巨大的海外市场潜力。”行业研究分析师Michelle Leung分析。

在孙松林看来,与其他投资不同的是,在供给侧新基建的投资可以带动中国整个数字经济的相关产业,“压舱石”作用明显。“比如5G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把通信产业带动起来,甚至电力行业,因为基站是耗电大户。”他称,在经济受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更快,5G等新基建建设将会加速。“在新基建领域,龙头效应会非常明显。”

新基建正在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早,这个名词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提出。”随后,2020年以来,有五次中央重大会议提到加快新基建建设。5月20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新基建作用之一在于调结构。”东北证券称。在抗疫过程中,5G、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已在微观领域发挥作用;而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的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则是要求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

据报道,与之前通过粗犷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建设)”来重振经济的努力不同,这个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帮助中国冠军企业开发尖端技术。这股投资动力将降低中国对外依赖,以呼应先前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设定的目标。

腾讯CEO马化腾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都表示支持。“新基建不只是应急之需,而是长远大计,”马化腾在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时指出,“疫情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连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此事前所未有,这是中国为赢得全球科技竞赛的起手式。”神州数码控股首席运营官郭郑俐告诉新闻社。她在香港的办公室被面部识别摄像头和传感器所环绕。她说,从2020年开始,会真的开始看到资金流入。

郭郑俐所在公司是一家政府支持的系统集成供应商,也是许多希望抓住这个机会的公司之一。在广州,神州数码正在将50万套住宅房源上网,其中包括一个占地面积相当于纽约中央公园四分之三的小区。要想找到一套房,用户只需登录一个应用程序,扫描面部验证身份。租约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数字签名;如果租户拖欠租金,系统会自动向有关部门发出提示。

新基建的投资及建设,驱动着中国GDP增长。中泰证券估算是,狭义新基建对今年名义GDP增长的拉动或有0.1个百分点,广义新基建拉动作用或有0.6个百分点,传统基建或拉动名义GDP增长0.9个百分点。根据政府支持的赛迪集团的数据,中国从现在到2025年将投入10万亿元到前沿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特高压线路和高铁。

摩根士丹利预估,未来11年,每年的新基建规模约为1800亿美元,总计1.98万亿美元。这些计算也包括电力和铁路。摩根士丹利在3月的报告中表示,年度数字几乎是过去三年平均水平的两倍。报告列出主要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铁塔、阿里巴巴、万国数据、广达和研华。新的基础设施计划主要能够带动华为、商汤科技等本土巨擘再上台阶。

东北证券估计,如果GDP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没有改变,则相应的,2020年基建规模在21万亿左右,估计新基建的投资规模约为3万亿左右。中银证券宏观组对这一数字的估算是1.7万亿元,新基建的规模将保持年平均复合增速15%,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6.25万亿元,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只是,新基建并非一蹴可及。“新基建投资有望帮助中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但对GDP的提振作用并非立竿见影。”Michelle Leung在报告中表示,这类投资将更多由市场驱动,落实仍有不确定性。政府可能需要给予更多指引、资本支出补贴,甚至税收减免来刺激投资。

在近期的媒体电话会议上,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股票分析师陈彦甫也指出,由于哪些项目归在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市场中的机构在定义上存在出入,所以是万亿还是3万亿体量会有不同看法。“而且,也不代表传统的基础建设被放弃,”他称,“我们的研究显示在整体中国基建大体的投放之下,新基建的范畴占比在10%至15%,绝大部分投入仍在传统基建。”他说,但传统基建领域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智能城市中的支付、水电、出行等都会变得更智能,这也需要大幅地投入。

换言之,新基建七大产业除了自身发展之外,也会带动传统产业变得更智能化。按行业测算,东北证券预测这些补短板项目的投资规模则分别为:5G、工业互联网约4000亿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约2000亿元;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约1000亿元;轨道交通约7000亿元。

在9月24日举行的“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上,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表示,“新基建将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与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加速多个行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升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就不再作为单独技术,而是赋能到其他基建以及基于基建上层的应用和产品能力。”前SAP硅谷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现任e成首席数据官邬学宁在7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服务(AIaaS),发展方向将是从相关性到因果,从感知到认知,从只会学舌的鹦鹉向聪明的乌鸦转变。无论是线下训练还是线上推理,AI投资都要从搭建计算平台开始,而目前算力的扩张已经处在了爆发期。根据IDC,预计2023年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019年的3.6倍,2023年中国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市场将超过170亿美元。

七大产业彼此相关,影响深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赋能未来,驱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新基建》一书中写道,5G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他称,在数字经济浪潮下,5G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为庞大的数据量和信息量传递提供高速传输信道,补齐制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在信息传输、连接规模、通信质量上的短板;人工智能如同云端大脑,依靠“高速公路”传来的信息学习和演化,完成及其智能化进程;工业互联网如同“桥梁”,依靠“高速公路”联结人、机、物,推动制造走向“智造”。

“而特高压是建设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一环,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新基建领域均是耗电大户,特高压的输电能力是现有直流电网的5至6倍。”任泽平写道,充电桩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假设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450万辆,保有量达2300万辆,即使按照目前车桩比3.5计算,国内仍需新建约530万台充电桩,如果考虑车桩比提升,市场空间更大。

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任泽平称,“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正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的‘血脉’,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基础。”

中银证券宏观组则表示,按照当前的发展成熟度,一部分是技术初步成熟、国家有了明确投资计划,例如5G、特高压、数据中心等,虽然在整体基建投资中占比不高,但符合产业方向,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复产复工后增速会一马当先;第二部分是目前技术还在爬坡期,场景的实现需要站在其他新基建设施的肩膀上的,如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短期还没有需求,但远期机会较为确定。

“在新基建涉及的七个领域中,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加上潜在投资规模,可能在资本投入面临更激烈竞争。”李伟杰告诉记者。

此刻,各路人马现正积极抢进。在新基建的背景下,疫情带动的线上会议、居家办公等场景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催化剂。每个月都有规模达到数十亿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项目在启动。中信证券统计,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启动的数据中心项目总额预计超过600亿元。

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提供商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将是这项努力的关键。二季度,阿里、腾讯、百度均宣布计划加大新基建领域资本开支。阿里云在4月时宣布,未来3年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5月,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将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6月,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

在9月17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名为“无影”的云电脑,不仅具备传统PC端具备的网络运行能力,还可以随时在云端扩充算力,同时完成普通电脑性能难以支撑的视频渲染、建模设计等工作。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指出,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云上拥有一台超级电脑,想用就用,不用就暂时归还到云里,如果云电脑被广泛使用,可以减少50%以上的算力浪费。“疫情之后,云更是从天上走到了我们的身边。”他认为,2020年是万物皆可云的一年。

瑞银集团在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多个省份相继推出政策,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服务。中国服务器制造商新华三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也表示,他的公司看到中国一些顶级互联网公司对数据中心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疫情过去后,新兴行业的快速增长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力量。”他表示。

这个领域的投入将会带动更多投资。贝恩资本支持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秦淮数据集团估计,在数据中心领域每投入1美元,就会在相关行业带动5到10美元投资,包括网络、电网和先进设备制造。“许多供应链公司将受益。”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国金证券预计,到2024年,中国云服务市场支出将会达到5633亿元人民币,从2019年到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8.1%。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持有IDC牌照的企业约1500家以上,而云计算市场“水大鱼大”,存在2-8定律,当跑马圈地的阶段即将结束的时候,Synergy Research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数据中心并购交易,中国云市场的竞争会集中在巨头间的市场份额争夺。

瑞信台湾证券研究主管,亚洲半导体分析师Randy Abrams在9月7日的瑞信亚洲科技论坛上说,这一长期趋势将带动超大规模数据计算平台的投资支出。他指出,“目前超大规模运营商每年的收入增长在40%以上,资本性支出占到了经营性现金流的40%。”相聚资本创始人、总经理梁辉告诉记者,云服务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最终实现的是万物互联。“有点像电影中描述的,人变成了一个节点,而云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人都是在这个平台里的一个个体,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工业互联网竞争同样激烈。“中国新的刺激计划可能带来工业互联网供应商的整合,并可能诞生几家更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与GE、西门子等全球领军企业竞争。中国打算到2025年培养三家这个领域的世界领军企业。”Nannan Kou分析。

9月16日,“阿里巴巴动物园”就正式引入了犀牛智造新物种,这一号称战略级保密项目,标志着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中新制造正式落地。按照阿里的官宣,犀牛智造工厂的目标是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的产品,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

工业领域的主要成本在供给端,这让每一家工厂都希望把规模做大,通过摊薄固定成本从而形成规模经济。然而,规模化的结果就是失去定制化的优势,而定制化利润会更高。随着个人偏好信息的立体化,当传统工厂变成一个智能化工厂以后,就会有能力去实现定制化,比如一个订单可以把它拆得很散,原来的一双耐克鞋可能最多有二十款,但是未来的耐克鞋可以有很多种颜色,甚至可能按照脚型去定制。

能够做到这个阶段,依靠的是柔性的、及时响应按需生产的生产线,而这又必须依赖于所有环节都能联网。让消费者与工厂的距离缩短,这才是5G真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价值所在。而且,随着5G引领的科技浪潮逐步爆发,与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带来想象空间。例如,在原来的制造业,无论是传统的水泥还是钢铁,都是非常传统的生产线,由于不能联网,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生产线就会有状况。当5G时代到来后,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可以实时地把数据传到云端,通过人工智能去调控。如果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会自动去检测、去修复,这会对整个工业生产效益有很大的提升。

“4G是铺路,5G是造城。”华夏基金分析师轩伟比较。随着4G逻辑落幕,一份《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计,新基建还将带动新经济实现高速发展,2020年和2025年5G将分别拉动间接经济产出1.2万亿和6.3万亿;2020年和2025年人工智能分别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万亿和5万亿,复合增速近40%。包括EvaLee在内的瑞银策略师认为,相关的5G公司的收益可能会增长20%。

“到了今天,数字经济什么网络最重要?毫无疑问是信息通信网络。”孙松林分享说,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大,但截止到2019年底,美国一共有30万个4G基站,而中国有544万个,是美国4G基站的18倍。如果中国再把2G、3G、4G基站都加起来,一共有841万个,这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移动通信网络。“在网络中有一个梅特卡夫定律,即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节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841万个基站的平方与30万个基站的平方相比,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网络的价值到底有多少。”

根据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公布的5G用户情况来看,中国5G用户已经破亿,而由于终端作为促进5G用户增长的关键一环,中国电信预测5G换机市场在2020年行业有1.7亿台。

5G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逼近甚至超越人类的生理极限。在一次演讲中,孙松林提到,与4G相比,5G是完全碾压式的一种体验。5G上行带宽足以传送超高清视频,如果现场观众对一场球赛或者演出用5G手机进行实时回传的话,完全有能力让远端观众可以在同一个时刻看到多达数十甚至成百上千个视频的所有画面,然后用户自主选择。“4G爆发的是短视频,5G则不能简单地线性的认为是长视频,而应该称之为大视频时代,”他说,“当把主动权交给用户的时候,整个产业形态和规则绝对会发生改变。”

而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基础设施,5G与4G最大区别是,除了关心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也关心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4G时代影响最大的在C端(流量经营模式),而5G成熟以后,真正的应用却是在B端(切片经营模式),它在ToC领域的影响不会像从3G到4G那样明显。

“在移动通信的一、三、五这些奇数代,它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孙松林讲到,比如说第一代培养的是在移动中完成语音通信,第三代是在移动中完成数据通信。“偶数代二、四、六是进行收割,让它完成这种大爆发。在第二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手机,习惯于打电话发短信,第四代,中国是移动互联网大爆发的见证者。”他称,5G和6G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

孙松林告诉记者,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超前性,需要时间让电子制造、化工、金融、能源等产业界的从业人员能够感受到5G的技术特色,从而找到跟本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他说,现在的主导思路是用重大事件和重要赛事作为爆发点,来引导5G的应用。“去年的国庆阅兵和北京的篮球世界杯都已经使用了5G,2022年的冬奥会以及测试赛也会用5G。”

2020年三大运营商5G的建成目标分别是:中国移动30万座、中国联通25万座、中国电信25万座。根据中证网,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全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48万个。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在9月9日时约定,在5G全生命周期、全网范围内共建共享一张5G精品网。申万宏源证券统计,2020年计划开支合计334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用于5G相关建设占比为53.9%。

5G技术与产业结合之后,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是一个关键问题。孙松林告诉记者,5G要想有好的应用场景肯定是自下而上的,让企业有盈利的动力。他预计,和4G的技术指标不一样,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移动宽带、低时延和高可靠、海量机器类通信,有的场景可以按照流量收费,但像物联网这样海量连接可能就会按照连接数收费,同时在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的场景中,也需要在实际中根据企业要求去调整收费模式。

据报道,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近日演讲提出,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这些成本要逐步降下来,不然会是国内大循环的堵塞点。

德勤管理咨询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程中告诉记者,运营商单单依靠运营赚取超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运营商应自身的资源优势、用户优势、经验优势转换为核心竞争力。在5G生态圈中不仅做价值提供者与价值整合者,更要争做价值放大者。在新基建的政策推动下,5G时代电信运营商角色将不断随着趋势演变。除了提供5G设施和连接服务外,运营商也要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积极融入5G赋能下游应用的场景开发中。他说,“随着下游应用的成熟再驱动5G投资,构建商业闭环。”

李伟杰是德勤管理咨询战略、数据分析与并购领导合伙人。他也告诉记者,下游企业除终端设备外,5G的整体市场成熟度较低,应用开发面临一定的“空中楼阁的风险”。不过,由于5G运维的需求明显,三大运营商把握运营主体,智能维护预警系统等细分领域仍有短期发展空间。“在中、上游短期受政策影响最明显的行业中,部分进入资本要求较大,比如基站建设,部分技术门槛较高,比如SDN(软件定义网络),”他说,头部竞争者优势明显,但由于进口替代的需求巨大,“新入局高科技企业仍具有改变市场格局的可能”。

李伟杰进一步说,1G至4G的传统经验对于5G的技术及场景借鉴性极低,同时5G网络运行及应用场景复杂,对传统人工运维的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创新型项目往往需要前期大量的科研投入,基本上很难在短期内具体确定未来的投资回报收益。“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产品迭代及市场验证,不断创新以找到契合的市场机会来验证产品的有效性。”

按照他的观点,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需要明确目的是战略布局新行业,还是现有行业的横向规模整合、纵向收购获取核心新能力?在该行业的产业链中,如何按照战略价值、长期成长性、回报周期等多方面锁定细分的切入点?

按照一种普遍的观点,在概念炒作期,各行业对新技术的期望值会相对较低,而后达到期望值的顶峰,再随着时间流逝开始滑落,来到幻灭低谷阶段。在度过这一低谷之后,技术的使用率会进一步增长。瑞银陈彦甫在上述电话会议上称,2021年企业盈利和经济活动恢复到此次危机前的水位之后,世界会发生三个结构性变化,即负债更多、全球化程度更低,以及数字化程度更高。他称,新冠肺炎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他们更多地在线上消费商品和消费服务。他告诉记者,“危机结束之后,消费者和企业对实体经济的依赖程度可能不会回到以往的水位。”

“2020年,疫情的场景转换,提升客户需求与模式创新的适配程度,催化出数字经济的加速进化与重心下沉。”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和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欣弘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从内部看,疫情开启了中国企业数字化的全新升维空间,二季度数字经济营收快速反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获得了共生共荣的土壤。从外部看,中美两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双头”格局强化,中国呈现出更快的“加速度”,美国则展现了更稳的“基本盘”。

“展望未来,两大关键性趋势已经昭示出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轨迹,”他们指出,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全面改造步入实质性阶段,自我强化还将继续加速兑现。同时,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大国博弈,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竞争,都需要适应于数字经济加速度所引致的量变与质变。

“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从1G到5G,从宽带到光纤,从纸质记录到云端,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处理分析能力,已到了再次升级的关键时期。”李伟杰总结地说。 (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桑晓梅

评论

相关文章

新基建

吉林白城乐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

2天前

新基建

重庆轨道交通再上新!7号线一期土建项目开工

04-17

新基建

256亿元新基建大项目!国网辽宁重大电网工程开工

04-11

新基建

四川成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批,总投资近40亿元

04-11

新基建

24.19亿元基建工程!内蒙古两项特高压工程项目齐开工

04-11

新基建

广州海珠引领风潮:首创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新区

04-08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