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斗拱,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笔!
见道网 2021-04-25 10:24
  • 古建筑,承载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凝聚了中华百姓的闪光智慧,同时也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诗经》记载:“如鸟斯革,如翚(hui)斯飞”,形容古建筑的大屋顶好似飞鸟展翅一般轻盈。那么,是什么构件在支撑着这庞大的屋顶,又是什么构件让这庞大的屋顶出檐如此深远又如此灵动呢?答案就是——斗拱,正是屋檐下那一个个宛如花篮模样的斗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承托作用,所谓“远看擎天柱,近看百尺莲”,形容的就是这颇具中国风的古建筑构件。

斗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莲花托、牌科等,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也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梁思成先生曾说:“斗拱之于中国建筑犹如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

在建筑物的部位关系上,斗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一是在柱之上,二是在柱间额枋之上,三是在屋角,根据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的命名,这三种分别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它们的出现位置如图所示:

斗拱是怎么出现的呢?斗拱最初是因为中国古建筑材料自身的缺陷和结构特征而产生的。木结构形式建造的大屋顶是中国古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房屋面积越大,屋顶也随之越大,而木材经不起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且刚度较小。斗拱当初就作为一种支撑大屋顶大出檐的受力构件而出现,位于屋檐下柱头与横梁之间,不仅解决了木材因刚度不够,应力对梁架结构的破坏,也加深了屋檐出挑的宽度和高度,保护了内部构件。屋面和上部构架的荷载通过斗拱传递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基础,斗拱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斗拱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这一时期,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这一时期,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斗拱之间的间距加密。

斗栱的主要构件有拱、翘、昂、升和斗。

拱:矩形断面的短枋木,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有瓜栱、万栱、厢栱等之别; 

翘:形式与拱相同,方向与拱垂直,向前后伸出并翘起的短木,因前后翘起而得名“翘”; 

昂:翘向外的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

升:在拱和翘(昂)的相交处,在拱的两端,位于上下两层的拱间的斗形立方块; 

斗:在翘(昂)的两端,位于上下两层翘(昂)之间,承托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

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份,主要有四个作用:

斗拱位于柱与梁之间,承上启下。斗拱将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在凸显出檐造型的同时,保护墙体和门窗免受日晒、雨淋。斗拱作为榫卯构件,有极强的抗震性能。斗拱是极好的装饰性构件。

古建筑之美,在于其承载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在于其凝聚了中华百姓的闪光智慧,在于其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古建筑之美,更多地体现在一处处的细节中,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斗拱则是其细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拱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完美诠释了古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述说了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历史,是精华所在,它像屋檐下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诗情画意,增加了建筑的灵动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民族文化符号。(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中文热在南苏丹持续升温

1天前

人文

走进中国东北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

04-12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03-28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03-26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