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气候行动:中国言出必行
见道网 2021-04-29 18:44
  • 气候变化仍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尽管2020年全球都在应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全球变暖不会因疫情停下脚步,应对气候变化一刻也不能松懈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随着中美两国气候合作的推进,以及领导人气候峰会的举行,最近,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一直是全球热议的话题。

2020年9月,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其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做出这个承诺时,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尚未消除贫困,工业化进程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时间。

中国雄心毋庸置疑

经济学家给出了数据,2006年欧盟碳达峰时,人均GDP(PPP)为38822国际元;2007年美国碳达峰时,人均GDP(PPP)为55917国际元;而中国到2030年,人均GDP才能达到25270国际元。也就是说,中国要在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在尚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实现碳达峰,而后又要在短短30年之内实现碳中和。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做出了这一承诺,提出了比2015年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更高更明确的目标。

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较大,这是由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的。然而,通过加大投入和技术升级,中国现在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86%,同时注重减少散煤用量,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峰会上也进一步做出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减少煤炭消费的承诺;与此同时,中国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4.8%,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规模还将得到大力提升。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提出率先达峰目标;钢铁行业也初步提出了在2025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四川省更是已经推出了碳中和行动方案,鼓励个人和机构植树造林、购买碳信用等。接下来中国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具体举措。

中国人讲究“言出必行”。此前的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国就是超前、超额完成。因为,低碳关乎国家发展和国民幸福,本来就是中国自己要做的事,付出再大努力也必须做到。现在,中美两个大国有着推进气候合作的良好势头,更有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对全球气候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田增鹏

评论

相关文章

环境

中国能建签约肯尼亚内罗毕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

02-27

环境

388亿!新疆伊吾县煤炭分级分质项目正式启动

09-19

环境

730亿!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

09-06

环境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绿色电能巨擘,守护长江生态发展

05-31

环境

中国初步建立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05-30

环境

塞罕坝机械林场:智慧化经营助力三北地区生态恢复

05-29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