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沿着3条红色印记,探访中国石油人的初心使命!
见道网 2021-07-14 16:42
  • 3个专家服务团沿西北、西南、东北三条线路,真实再现了老一辈革命英雄战士的动人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
阅读本文需要
11 分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集团公司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工人劳模等优秀代表组成3个专家服务团,同时沿西北、西南、东北三条线路,行程两周时间,走进33个市县,深入集团公司上下游近30家单位,围绕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等工作,到一线开展技术巡诊、生产难题攻关、创新大讲堂、精神宣讲、红色印记探访等活动。

从圣灯山到梁家河,从霍尔果斯口岸国门,到雷锋精神发祥地抚顺,专家团沿着三条线路探访红色印记,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西南线:探访圣灯山,见证一段红色历史

6月21日,随西南线技能专家服务团探访隆昌气矿,揭开了一段红色回忆。玉门、大庆妇孺皆知,但有一个很少被人提及的地名,却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的摇篮——圣灯山

圣灯山位于四川隆昌县城西南12公里处,名字源自明朝《万历四川总志》,其间记载:常有灯出烟雾中,初有一炬,忽三忽五,俗谓之圣灯。放在今天来看,所谓圣灯,就是地下冒出的天然气出现了自燃现象。

上世纪30年代,地质学家开始对其进行勘探。1943年,圣灯山开钻隆2井,大量天然气涌出,后因战乱停止钻探。1949年12月隆昌解放,国家恢复了隆2井的钻探工作。1950年,全川产气641.1万立方米,圣灯山占616.8万立方米,因此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天然气产地,1955年在此成立了隆昌气矿

1958年,隆昌气矿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天然气工业矿研究站,利用天然气成功试制出第一批国产天然气槽法炭黑。炭黑是一种无定形碳,对橡胶具有补强作用,是橡胶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并广泛用于汽车轮胎、飞机、轮船上。此前中国的炭黑一直从国外进口,隆昌气矿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使中国摆脱了依赖进口炭黑的被动局面。

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亲自到隆昌气矿视察,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视察石油企业。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隆昌气矿炭黑车间从此更名为“327车间”,毛主席视察过的火房命名为“最光荣的火房”。

如今,炭黑厂区已经废弃。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个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地方,原址建起了“

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并被命名为“国家工业遗址”和“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一座小小的纪念馆,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工业历史印迹,也承载着石油人的光荣与梦想。 

纪念馆的陈列柜里,还摆着几件当年生产炭黑的工具,锈迹斑斑还附着一层厚厚的炭黑,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石油人工作的艰辛。讲解员告诉大家,所谓槽法制炭黑,就是用天然气火苗烧槽钢,在钢槽上会产生黑色炭黑粉末,工人用刮板把这些粉末刮到工具兜里,再经管道粒化成颗粒状。这些颗粒是纳米级的,当时的防尘口罩根本挡不住,工人每天要吸入大量炭黑到肺里。车间工人除了能看到眼睛珠子在转,牙齿是白的外,全身都是黢黑的。可就是这样的条件下,隆昌气矿却生产出了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圣灯牌炭黑”。究其原因,老一辈石油人的奉献精神在起作用。纪念馆的墙上,有一句毛主席的话:“自流井用天然气熬盐,跑掉了炭黑,这里是收了炭黑又跑掉了热能。”意思是说,要注意天然气热能的综合利用,这句话提醒了石油人,开始研究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在20世纪七十年代得以实现。

在听讲解员讲到当年制造炭黑的过程时,专家团成员面色凝重,不断发出感慨。

我算是故地重游,1992年我曾在隆昌气矿井下实习过。30年后再次回到这里,我对这里有了重新的认识,也更加读懂了那个父辈们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专家团成员谭文波

1958年,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候,毛主席专程视察一座气矿,体现的是中央对石油工业的重视。反过来看,也体现出隆昌气矿在当时的重要性,它解决了当时国内工业的一个卡脖子工程,打破了国外的封锁,提升了中国人的士气。另外,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令我们敬佩,在那个年代,他就提出了天然气热能的多元化利用。这个想法放在今天来看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踏着历史遗迹去缅怀历史,对我个人也是一种精神洗礼。当年制造炭黑,比我们今天的工作要更苦更累,但老一代石油人为了国家工业发展,甘心奉献从不叫苦叫累,与我们今天讲的石油精神高度吻合、一脉相承。——专家团团长赵奇峰

其他专家也纷纷发表感言。表述方式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探访圣灯山,是本次活动最好的启程方式。

在西南线红色印记探访中,专家团还寻访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村史馆。

专家团一行在梁家河村史馆外的党旗下宣誓

西北线:边境线上的红色印记

边疆之地,国之门户。追溯千年驿站历史,感悟百年口岸变革。6月21日,中国石油技能领军人才专家团与中油国际管道公司技术骨干一行20余人,沿霍尔果斯边境线行进。他们走进边防连,来到界碑和国门前,重温屯垦戍边历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专家们听红歌哨所的战士们讲述歌曲的创作过程

走进边防连,石油人唱响那首著名歌曲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在歌曲的创作地——中哈边境的阿拉马力边防连再次唱响,中国石油人的歌声在卡拉乔克山峦回荡,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

“国必有边,边必设防。”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连之初,第一代守防官兵来到新疆伊犁河谷最北端卡拉乔克山下,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三峰骆驼一口锅,两把铁锹住地窝”是他们艰苦创业和忠诚戍边的写实。牵着三峰骆驼,扛着一口锅和两把铁锹,白天放哨站岗,晚上睡地窝子,就这样硬是在山下安营扎寨,建起了早期的阿拉马力边防站。如今,站在连队第五代营房前,看着绵延起伏的山脉上“乐守边关,书写军魂”八个大字,自信感油然而生。

“阿拉马力老营房诠释了对党忠诚、艰苦奋斗、忠于祖国的情怀和担当。技能领军人才赴企业办实事,定位一线,服务基层,交流互促,深耕人才培养的沃土,播撒人才强企的种子,致力于技能和经验共享,为丰富石油精神谱写新的篇章。”西北团团长莫如峰的话,说出了石油工匠们的心声。

看五代国门,书写同心筑梦新篇章

国门是霍尔果斯口岸的标志性建筑。曾经,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这里是一带一路的开放枢纽。这里是西北线第一站霍尔果斯红色印记探访活动的最后一站。

1881年,霍尔果斯口岸正式通关,它是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千年驿站,百年口岸,130多年的通关历史让霍尔果斯口岸国门经历着一次次的升级换代,形成了现在的第五代国门。

国之边界,守则固土民安,通则富民强国。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如今,一带一路跨国天然气道从这里连接中亚,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转供气逾3560亿立方米

石油精神和红色印记完美契合,天然气管道作为重要的能源大动脉,也是一条能源的边防线。中油国际管道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将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任,通过能源大动脉让清洁的天然气穿越国界,书写同心筑梦的新篇章。——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党委组织部朱生旗

东北线:抚顺石化,弘扬雷锋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顺着70米长的道路缓缓而上,雷锋纪念碑矗立在眼前,路的两侧是由22块黑色花岗岩雕刻的雷锋日记碑。22,象征着雷锋22年短暂而灿烂的生命。6月30日,专家团一行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事迹展,听取学习雷锋活动情况介绍,在雷锋的手记、遗物等展品前驻足观看。展厅内,一篇篇饱含真情的雷锋日记、一件件朴素的衣物,诉说着这位战士的感人故事。

一个时代精神的楷模,在抚顺石化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饮料的瓶盖看着简单,但是国内却没有一家能替代进口产品,它的密封性、气味要求很高,抚顺石化通过技术攻关,瓶盖料比进口产品质量还要高一级。专家边江就在生产石蜡的抚顺石化石油一厂担任班长,他介绍说:吃的药品里有石蜡,手机元件有石蜡,衣服布料、化妆品等等都和石蜡息息相关。曾经‘洋油’‘洋蜡’是中国人的屈辱记忆,如今,抚顺石化石蜡照亮过巴黎圣母院教堂,也照亮过世博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创造一流的中国品牌。

1960年4月7日,雷锋随部队来到抚顺,把一个个经典故事留在这里。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也是雷锋的第二个故乡,雷锋精神滋养着这方土地。雷锋小学、雷锋公园……走在抚顺的大街上,处处可见雷锋的“身影”,雷锋为抚顺石化振兴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2021年4月份,抚顺石化开展了“四年一大修”的全系统、大规模的检修,检修内容涉及10个生产厂、94套装置,均提前完成检修。员工发挥雷锋精神,让每滴原油产出最大效益。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抚顺石化仅用40天从无到有,迅速形成日产55万片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能力,并开发出熔喷布,体现了中国石油人的社会责任和央企担当。

专家团在雷锋纪念馆内重温入党誓词

这里,曾是改革风起云涌之地,也有过体制机制转型的阵痛。抚顺石化有93年的发展历史,新时期,拥有辉煌历史的老企业,如何在转型发展中找到新坐标?如何在新时代、新时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

2020年抚顺石化生产石蜡63万吨,产量占中国的三分之一,占世界的七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抚顺石化能够生产300多个石油化工产品,4次获国家级优质产品称号,39次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

一种文化的形成,源于不断地坚守和传承。这将最终实现文化的构建,继而持久地影响后人。抚顺石化以炼油工业振兴助推民族工业振兴,生动地践行着作为新中国炼油工业摇篮、国有骨干企业的初心和使命。

雷锋不仅具有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还有善于“挤”和“钻”的“螺丝钉”精神。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和职业品德,是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优秀品质。我作为一名技能人员,应该像他那样做一颗永远不生锈的螺丝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发挥出自己的力量。——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王尚典

雷锋在多个岗位上奋斗过,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无论在何种岗位,他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共产党员,既要把雷锋精神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要把雷锋精神传承给年轻员工,让他们拥有一颗爱党爱国的心,一起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企业的发展拼搏。——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王东华

一张张旧图片、一个个老故事、一件件陈列物,真实再现了老一辈革命英雄战士的动人事迹,展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和不朽功绩。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也将继续鼓舞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用奋斗和奉献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贺玉婷

评论

相关文章

人文

中文热在南苏丹持续升温

3天前

人文

走进中国东北大安北蒸汽机车陈列馆

04-12

人文

中国龙年玩偶成为伊朗诺鲁孜节七鲜桌上的文化新宠!

03-28

人文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连接中孟两国友谊

03-26

人文

一带一路故事!沙特阿拉伯“幸福沙漠”的新能源篇章

03-06

人文

当高铁与历史的邂逅: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03-0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