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最新双百企业名单,449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及地方国有骨干企业赫然在列。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0家企业。
何为双百企业?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之一,共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全面落实1+N系列文件要求,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打造一批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国企改革尖兵,充分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凝聚起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强大力量,形成全面铺开的国企改革崭新局面和良好态势。而双百企业即:百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
八大建筑央企25家子公司入榜
此次发布的449家双百企业名单中,建筑企业不在少数,有央企国企的二三级企业、多个省份最大的建筑企业、勘查设计院等不同的企业入选。而来自于八大建筑央企的子公司有25家。与2021年相比,3家建筑央企子公司调出双百企业名单,同时新增1家企业。八大建筑央企中,属中国交建旗下子公司入选双百企业最多,高达6家。
日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双百企业2021年专项考核结果,中交集团所属6家双百企业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双百企业一公局集团获评标杆,信科集团、水规院获评优秀,中交房地产、振华重工、中交疏浚获评良好。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自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中交一公局集团全面践行双百企业改革要求,按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以改革增活力,建立了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一系列举措,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获评国资委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A级企业。
中交信科作为“双百行动”企业,改革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公司党委统一指导下,修订完善了《信科集团中长期战略规划(2020-2035年)》,制定《信科集团综合改革两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N改革重点领域、实施路径、任务分工等,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股权激励进一步丰富中长期激励应用模式,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发各层级活力,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自2019年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以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水规院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型发展提供发展动能;坚持市场用工,为深化改革提供活力源泉;坚持依法治企,为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依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近3年来,中交水规院新签合同额保持稳定增长,到款额连创新高,营业收入年均增幅9%,利润总额年均增幅75%,净利润年均增幅38%,净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15%,人工成本利润率年均增幅47%,公司上下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发展环境风清气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了改革排头兵的示范作用。
中国电建:企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除过中国交建,中国电建旗下公司入选双百企业也名列建筑央企前茅,有5家子单位在列。
近年来,中国电建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转型升级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主动承揽国家、行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着力打造水电、新能源、水资源水环境、地下工程四大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迈出实质性步伐。
水电十四局作为中国电建集团的骨干子企业和国改“双百行动”企业之一,在建筑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水电十四局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积极推动“双百改革”的进行,将改革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水电十四局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布局,成立了南方、北方等区域指挥部,城投公司、致恒供应链、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全资公司,大理聚能、昆华建设等参控股公司,在投融资手段、产业方向、区域化营销多方面进行布局,在组织架构、经营形式各方面进行调整。
中电建建筑集团自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的国企改革试点以来,在充分掌握改革政策、正确把握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研究制订《2019年度“双百行动”工作计划》,以“双百行动”为契机,稳步推进企业改革。2017-2021年这五年来,企业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04.72亿元,年均100.94亿元。累计利润总额7.72亿元,年均1.54亿元。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571.88亿元,年均114.38亿元。
中国铁建:改革势能正澎湃
中国铁建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将改革全面推向深入。围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目标,中国铁建全面加大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力度,积极推动总部“去机关化”改革,建立健全区域总部架构,组建铁建国际、铁建发展、铁建城发等专业化公司,工程承包主业板块铁路一家独大被打破,五大支柱市场均衡开拓,新兴市场多元迸发局面形成。
同时,其市场身份完成转变:投资业务量质齐升,投资规模从2012年的1154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29808亿元大幅增长,投资重点领域由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向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等更多领域拓展,并大力发展运营服务板块。经济效益重心由过去主要依靠工程领域向非工程领域转变,中国铁建实现了由承包商、建造商向投资商、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集成商的身份转变。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作为中国铁建工程局集团中唯一的双百企业,近年来局大力实施“聚焦主业、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拓展国家储备林、乡村振兴、新能源、双碳经济等新兴业务和新兴产业,通过积极搭建投融资合作平台和创新合作模式,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铁建系统内的双百企业之一,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将科技创新管理“转型升级”作为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发力领域。2021年,铁四院所属广州院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广东省铁路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广东铁路规划设计研究院。这是铁四院联合地方主体在股权多元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开启了路地携手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战略加快落地的协同创新进程。同时,铁四院向改革而行,从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强化高端人才建设、深化数字化管理四个维度打破壁垒,重组人、机、物之间的联系,将平台建设成为链接创新资源的要素和对接生产与需求的关键枢纽,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足够宽的赛道。
中国建筑:改革样板和创新标兵
中国建筑旗下进入双百企业名单的有中建生态环境和中建一局二公司,其中前者为今年新增。
2022年7月3日,中建生态环境获评双百企业标杆企业,作为中建集团唯一的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公司,中建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资本运作+智慧运营”三引擎驱动,布局水、土、废、双碳领域。
近年来,中建生态环境优化组织结构,对标同行业先进企业,精简总部部门数量,由18个缩减到12个。不断完善产业布局,汇聚行业内规划设计、智慧运营等优质资源,不断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全业务链一体化优质服务体系。坚持创新探索,不断扩大业务版图,在集团内率先开展“双碳”工作,探索构建“碳排放管理中建模式”,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搭建“双碳”产学研平台,打造双碳高端智库。
中国中铁:多轮驱动,改革见实效
近年来,中国中铁深入开展创新体系深层次变革行动,建立以各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三级四层”创新体系,坚持“四个面向”,在系统布局、系统组织、系统集成上下功夫,围绕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绿色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不断加大投入,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科改示范企业建设,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和岗位分工,全方位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导设计、施工、工业制造、科研板块开展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衡量创新价值的重要标准,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努力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自2021年以来,中铁九局深入贯彻国资委及股份公司“双百行动”综合改革决策部署,对照任务清单,严格落实机制,逐级压实责任,通过挂牌作战、限期督办,确保“双百改革”16项重点任务如期保质完成。在企业管理上,持续优化三级公司区域布局。针对三级公司产品定位相近、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实际,制定“东迁南移”实施方案,填补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主体空白。采取新设子公司方式,分别在江苏苏州、广东佛山完成一、三公司属地工商注册。
中国化学: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决胜之年,中国化学坚决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早半年部署、快节奏推进、高标准落实,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走在央企前列,取得显著成效。所属各企业着力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效激发了企业经营生机与活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曾以岩土工程、吊装运输等业务为主的施工企业,中国化学重机公司深入践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行业趋势和企业发展实际,坚持战略引领,在深化业务结构调整上发力,在做大总量的基础上,以环保工程业务为切入点,重点在土壤修复、危废处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2019年,重机公司组建成立了环保分公司,培育环保业务专业团队,积极向环保业务领域进军。2020年印发出台《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制定了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和经营布局优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内的6个方面34条具体措施,为深化改革明确的“路线图”。
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0%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从双百行动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看,改革头雁效应显著。400多户双百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85.3万元,远远高于中央企业和全国国有企业的水平。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决胜之年。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提出了2022年中央企业“两利四率”指标的目标任务,即“两增一控三提高”。“两增”,就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控”,就是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三提高”,就是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所以,2022年,国资央企要突出抓好稳增长,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
而成为双百企业,不仅是对企业改革的肯定,同时也让这些企业担上了一份责任——除了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还要大胆探索,实施更多行之有效的自选动作,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成为改革样板,还要进一步深化完善,还需更大力度的探索创新。“尖子生”要有顶尖的治理机制,注重制度化、规范化。
相信在这些改革标兵的引领下,所有企业都能以稳促进、以进固稳,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赵娥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