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叹为观止的古代艺术——叠涩
见道网 2019-12-16 10:15
  • 叠涩是一种用砖石层层堆叠向内收或向外挑出的砌法,叠涩拱能支撑起的重量主要是由那悬空的两排砖决定的,砖的强度和砖粘合的程度越强,拱能承受重量越大,两排砖的系列往下排得越远,这样就能在叠涩拱的下方给出一个更大的空旷的空间了
阅读本文需要
2 分钟

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 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墙的拔檐。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

叠涩和壳穹窿有很大区别. 叠涩顶形式很多, 有对角脊, 多角形和圆形穹窿等.以砖或石料层层向外出跳跨空的砌筑方法,也指用此法砌筑成的构件。常用来砌筑檐口、须弥座、门窗洞口和穹窿等。

早在公元前14世纪建造的阿托雷斯宝库所运用的就是一个直径为14.5m的叠涩穹窿。中国叠涩砌筑方法的最早实例见于河南襄城茨沟汉墓墓顶。当时以此法砌成外形与拱壳穹窿相同的顶盖,情况与亚平宁半岛上古代埃特鲁里亚人用叠涩砌法摹仿拱券和穹窿类同。

唐、宋、辽、金时期普遍采用叠涩墓室顶盖。从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叠涩方法砌筑砖石塔檐口。在砖塔的门窗上也有用叠涩尖拱的做法,如五代末期的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宋代开封祐国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窑殿中也仍沿用叠涩穹窿。

叠涩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和室内外承托装修的部位。也有学者认为,叠涩穹窿是人类对扩大室内空间要求的反映。编辑/赵永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