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古代对自然力量的利用,看看这个水车发明就知道有多厉害!
见道网 2019-12-19 09:43
  •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改变了中国冶炼鼓风装置靠人力和畜力作为动力的传统工艺,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作为动力,在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本文需要
2 分钟

在古代,对自然界的动能的利用只有风能和水能,直到蒸汽机发明以后,才有效将热能转化为动能。中国古代发明的水排就是通过水轮、转轴、曲柄等将水流动的势能转化为可以用以生产的动能的机械,从而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水排是杜诗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利用水能鼓风冶铁的机械。在此发明之前,冶铁鼓风多由人力或者畜力推动。水排的发明实现将水流的力量转化为机械动能,从而带动鼓风的皮囊,并且能够通过控制水流速度调节鼓风的速度,提供持续而且稳定的动能,故而用力少,而见工多,极大提高冶铁的效率。

水排工作的原理是选择湍急的河流的岸边,架起木架,在木架上直立一个转轴,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大型卧轮,在下卧轮的轮轴四周装有叶板,承受水流,是把水力转变为机械转动的装置;在上卧轮的前面装一鼓形的小轮,与上卧轮用弦索相联;在鼓形小轮的顶端安装一个曲柄,曲柄上再安装一个可以摆动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卧轴上的一个攀耳相联,卧轴上的另一个攀耳和盘扇间安装一根直木。这样,当水流冲击下卧轮时,就带动上卧轮旋转。由于上卧轮和鼓形小轮之间有弦索相连,因此上卧轮旋转一周,可使鼓形小轮旋转几周,鼓形小轮的旋转又带动顶端的曲柄旋转,这就使得和它相连的连杆运动,连杆又通过攀耳和卧轴带动直木往复运动,使排扇一启一闭,进行鼓风。

水排巧妙地利用了水轮、皮带、曲柄、连杆等装置将水流势能转化为机械动能,能够完全摆脱对人力畜力的束缚而自行往复工作。同时,对于炼铁而言,对于火的温度要求极高,水排能提供稳定的动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水排的发明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他们观察自然,在生产中总结学习,并成功将自然界的风、水等自然力量转化为能为生产服务的动能,实现对自然力量的有效利用。这与今天人类利用水力发电、风能发电相比,并无实质差别!编辑/赵永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丝绸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在中国失去了垄断地位的?

02-06

古文明

是谁推动了千年丝绸之路的商业运动?

02-05

古文明

何新:论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真正的圣武大帝

02-05

古文明

文明之光:中埃联合考古队促进文明互鉴

07-31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