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散煤复燃频发,清洁取暖该怎么干?
见道网 2021-09-30 15:16
  • 散煤取暖造成大量室内外空气污染,使用成本高,清洁取暖改造的政府管理体系和市场运营机制存在双重困境,亟须转型
阅读本文需要
6 分钟

清洁供暖一直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重大民生工程,但清洁取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短板。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征求意见稿)》,将“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列入主要任务。据此要求,已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3年以上的城市,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改造户数比例达到98%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山区散煤治理力度;2021年采暖季前,各地共完成散煤替代367万户。

截至2020年底,北方清洁取暖率达到约65%,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在此基础上,散煤替代已从快速完成目标的“改造时代”,走向保障长期使用的“运维时代”。然而,一系列新问题也接踵而至。

部分地区改而不用

统计显示,农村散煤治理对全国PM2.5浓度改善的贡献接近20%,在秋冬季重点时段,该比例可达20%-30%,成效显著。“我们走访多地农村发现,散煤真得少了。不光是用得少了,过去县城里、大街上都能买到散煤,现在即便有也是偷着卖。最初大家不了解、难接受,甚至是抵触,现在越来越多农民起码知道不让用散煤。”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长任彦波感慨。

但同时,问题也在集中暴露。“目前只是刚刚解决基础问题,也就是让大家接受了。但建起来后还要用起来,消除返煤风险仍是挑战。”任彦波坦言,按照要求,散煤替代与清洁取暖改造遵循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但在项目推动中,基本上由政府主导,企业属于被动参与,用户是在被动接受。用得好、愿意用、可持续,应该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唐伟以煤改电为例称,其利用率不高,改而不用、基本不用的用户占比较大。“煤改电用户多分布在农村,电网公司已投入千亿元级的改造费用,但采暖是季节性用电,配电网改造以后加大了容量,很多时候变压器属于低载运行,通过售电难以收回投资,到现在还是成本倒挂。”

近日在第六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也显示,“改而不用”现象突出。以煤改电为例,部分地区改而未用、基本不用、低水平使用的用户,约占总改造户数的七至八成。其中,山东、河南、新疆、陕西利用率较低。另有一项专门针对清洁取暖返煤的分析显示,当前潜在返煤用户超过500万户,如各地运行补贴逐步退坡,数据或将达到800万户。

地方二次改造

除了“改而不用”,多地存在“改了又改”的情况。《报告》举例:某镇于2018年完成21个村的“双替代”,其中15个村煤改气、6个村煤改电。由于改造后运行成本高、取暖效果差,返煤农户一度高达80%,6个村正在进行二次改造热泵摸底工作。“某村支书表示,煤改电后村民户均采暖费用5000-6000元,最多一户花了8000元。二次改造是6个村支书联名向市里反映的结果,最近刚开会明确政府补贴85%,用户自筹15%,但又面临很大财政压力。”

“在河北某地,我们对不同技术路径散煤返烧意愿进行分析。空气源热泵的返煤风险大概在15%,燃气壁挂炉约35%,直蓄热式电暖器达到85%。”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李雪玉进一步称,替代方式的适用性,与取暖效果、建筑保温水平、能源价格及农户自身承受能力等因素挂钩,匹配度越高,返煤风险越低。“而有的地方二次改造不行,还要做三次改造。”

李雪玉还称,大规模民用散煤治理始于2016年,很多清洁取暖设备已运行3-4年,大量设备运维刚需将集中释放。“统计显示,约有1000万户的农村居民需要设备维修保障,但整个运维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大量终端用户设备的售后维护和监管成为难题,坏了不会修、没人修、维修不及时,也造成部分老百姓复烧燃煤。”《报告》表示,农村地区范围大、居民较为分散、距离城市较远、交通相对不便,即使在招标阶段签署运维服务协议,部分设备企业售后服务的覆盖力度不足。加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鱼珠混杂,不少地区采用低价中标的购买方式,导致厂家降低配置或服务规格,存在较大质量隐患。

技术路线要清洁+低碳

散煤治理还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已基本完成民用散煤替代,治理范围将扩至此前鲜有涉及的非重点区域,但越到后期,越为困难。“诸如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及东北区域,均属于严寒地区,冬季寒冷,采暖刚性需求远远高于以往治理的地区。要想改变以散煤为主的采暖方式,目前在技术路径上还有一定局限,因此难度很大。”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称。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韩文科认为,相比“十三五”时期,散煤治理已进入第二阶段。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并未放松;另一方面,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以及乡村振兴要求改变农村用能结构,这些新的驱动力提出更高要求。“民用散煤治理将是一场常态化硬仗,尤其县级及以下地区减煤比较难。”

多位专家还称,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考虑到降碳需求,替代方式不妨有意识向可再生能源供暖转变,并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强支持。“技术路线不光是清洁,还要求低碳,未来很有可能走向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为主要热源的电气化方向。”李雪玉提出,将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与户用采暖的分散性相结合,农村地区适合采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方式。关键词:工程新闻、工程建设资讯

《报告》建议,兼顾“减污降碳”效果和经济性,在生物质、太阳能及地热等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基本具备条件的一般农村,按照就地取材、多能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生物质炉具”、地热取暖等替代方式。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匮乏的地区,可推广清洁煤配套炉具取暖;在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优先发展洁净煤或生物质配套清洁炉具取暖。(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桑晓梅

评论

相关文章

社评

中葡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盛大召开,澳门成合作新舞台

18小时前

社评

透视广交会:外商在华支付便捷性日益显现

2天前

社评

一带一路 | 坦桑尼亚外长:坦中友谊将迈迎来更深层次发展

04-17

社评

中国和苏里南携手共创南南合作典范新纪元

04-15

社评

原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离任专访:丝路古道满眼生机,中沙关系充满春的新绿

04-10

社评

中国新能源产业: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力

04-10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