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
古代战争中常用飞鸽传书,鸽子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吗?
见道网 2020-01-19 15:11
  • 飞鸽传书是古装剧的必备戏码。这些信鸽,演技精湛,堪称戏霸,脚上缠着装信的小竹管,它们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落到收信者的手中。获得情报后,收信人还能继续往小竹管内放入新的信件,再次放飞鸽子将情报传递回去。在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这一来一回的飞鸽传书简直就是神器,完全实现了沟通无障碍
阅读本文需要
4 分钟

如今科技高度发达,通讯手段灵活多样,比如电话、各种聊天软件等等,可在古代,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但可以纳很多妾的年代 ,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小编几天就来讲讲古代战争中的飞鸽传书。

2019年8月份,上海移动在浦东新区和虹口区部分路段布置了5G试点,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小伙伴们已经可以体验5G服务了。有人预言,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在招手了,而万物互联一旦实现,人类生活将进入新的维度。

其实,对于古人来说,也有个新维度通讯通道——飞鸽传书。在《笑傲江湖》里,定静师太遭遇伏击,就是用的飞鸽传书报信回恒山,甚至是四只鸽子接力,把消息送回了恒山。而实际上,飞鸽传书这事,在历史上还真有。

起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此后,文人骚客对描写飞鸽传书这事,也没少花费功夫。欧阳修的"黄鸽可寄书,惟嗟双翅短",钱起的"驯鸽不猜隼,慈云能护霜",徐夤 的"举翼凌空碧,依人到大邦"。

事实上,飞鸽传书这事,不是咱老祖宗独创,是个全球性发明。公元前3000年,喜欢驯养小动物的古埃及人发现,无论把这鸽子带跑多远,它们总能跑回老家去。于是,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信鸽传信,这大概是飞鸽传书的最早起源。

原理

这小白鸽为啥能传书信。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倦鸟归巢,而且是认死理的那种。至于,它是怎么定位的——这还是个谜。有人说是磁场定位,也有人说是视觉记忆。

当然,你可以把信鸽带出去,再让他飞回老巢。但信鸽可不会再跑回去。那地方,对它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想让小白鸽来回跑腿——那可不行!一句话:飞鸽传书是单向的。

军事应用

既然飞鸽传书是真的,那它能否在战场飞越重重障碍,传递情报呢?这事吧,不太可能。因为军事情报,都是十万火急,不能失败的,交给小白鸽——能躲过漫天箭雨吗?能躲过各种天敌吗?有人做过试验,放出100只久经训练的信鸽,从武汉飞回到济南,结果只回来了50只,剩下的,全都不知所踪。

但是,战场上还是有飞鸽传书的应用记录。比如,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二月,宋征西夏。韩琦命任福、桑怿率兵出击,军行至羊牧隆城附近。宋将桑怿于道旁发现数枚银泥盒,盒中有跳跃声。任福后至,命令开启盒子,"乃悬哨家鸽百余,自合中起,盘飞军上",西夏军知道宋军中伏,四下围攻,宋军大败。

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将军张浚有一次视察部下曲端的营地,到了军营,空荡荡不见一个士兵,非常恼火,对曲端说要视察军队。曲端立即将所统帅的 5 个军的花名册递上。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视察第一军。曲端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信鸽,倾刻间第一军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的全部军队。"曲端又放出四只信鸽,其余四军也奉召赶到。这俩事,鸽子的确是传递了信号,但这信号也就跟"一声炮响"、"烽火传信"之类的效果差不多,无法做到点对点准确传信。

中国人使用飞鸽传书的历史非常的早,到了汉唐时期,飞鸽传书已经大规模开始应用了,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民间都是如此。因此总体上来说,飞鸽传书还是可行的。如今人们对于飞鸽传书就已经不热衷了,其实在民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不太需要飞鸽传书了,但是仍然有应用,毕竟电报和飞鸽一起配合使用,可以有更好的效果。(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赵永静

评论

相关文章

古文明

跨越重洋,传承千年!中国白·德化瓷2024国际巡展墨西哥推介活动

04-12

古文明

镌刻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千言万语,一图尽现!

03-26

古文明

古今碰撞之古建筑单数台阶

03-19

古文明

守护龟兹文脉,探索遗址新生!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遗址保护与活化项目

03-04

古文明

文明互鉴:丝路的辉煌与力量源泉!

02-02

古文明

考古新发现!郑州发掘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09-14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