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在博鳌亚洲论坛顾问委员会、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看来,中国正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根本、最重要的合作框架之一,对世界具有长远影响。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涉及世界多个国家,涵盖重要地理位置,潜力巨大。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中一直寻求融入当地,增强对当地发展的造血功能。“此外,我们有现代化的管理和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对许多项目建设充满信心,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疫情形势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取得新进展,为相关国家经济复苏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由于持续的疫情和一些国家的过度货币,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继续受到压力。如何推动G20“债务处理共同框架”的完善,带动新的资金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看来,目前债务问题、通货膨胀严重,必须想办法度过难关。“下一阶段,全球商界应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现在手里有钱了,需要找个地方投资。我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重点关注。”罗康瑞认为,以商业为基础、经济上可行的一带一路项目是克服当前世界共同经济挑战的重要途径,各国都应持更加客观和开放的态度。
胡建华认为,在考虑债务重组时,发展中国家应寻求建立能够盘活资产和实现造血功能的企业。如中国支持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建设,将充分考虑配套生产企业的建设,以充分发挥港口的各项功能。
“疫情打乱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安排。不仅老挝,东盟国家也受到了影响。”老挝公共工程和交通部长维沙瓦·西潘敦(Vishawa Siphandone)表示,面对诸多挑战,发展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中老铁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挝需要进一步开发和优化一系列项目,并很好地实施这些项目。通过双边和多边更好地实施中老铁路项目,可以满足中国和老挝的物流需求。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项目通过促进物流、外贸等行业的发展,拉近了周边国家的距离,盘活了消费,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当前,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疫情后的绿色复苏和低碳转型,已成为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的核心关切。引导绿色投资是促进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专家认为,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将有力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应对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没有国际协调与合作,就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各种双边和多边机制,动员全球资源参与碳减排。”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致力于碳中和的目标,但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是制定路线图并完善其实施。关键词: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新闻、一带一路工程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首席代表、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认为,在绿色金融方面,首先要做好中国,然后逐步落实到一带一路国家。中国绿色金融的总量和比例已经达到世界前列,很多国家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进展。“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深入到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一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一带一路栏目编辑/徐宁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