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窗的材质以木最多,然而明清之际,石窗却突然在江南一带兴起。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一个“花”字,让人对它的艺术性浮想联翩;一个“漏”字,又让人对其通风透气采光等实用性管窥一斑。中国古典建筑往往是审美与实用并具的,石窗即是其中的典范。
石窗在先秦时期正式兴起,明清时期则最为鼎盛。石窗又称石花窗、石漏窗,一个“花”字,让人对它的艺术性浮想联翩;一个“漏”字,又让人对其通风透气采光等的实用性管窥一斑。据史料记载皖南、浙东、赣东、闽南是中国古代石窗制作、应用和遗存的四个重点区域。
石窗在浙江的兴起并不是偶然,首先浙江是沿海地区,多雨,多台风的气候特点都使得石窗在避雨防腐方面展露优势;另外浙江是多山的丘陵地区,石材丰富,石材的开采与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自古为江南人文渊薮,繁华富足,人杰地灵,手工业发达。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和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
石窗的造型除了表达当地人的审美取向和民俗内涵外,还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一窗中往往看见宇宙。石窗的图案设计都具有整齐、匀称、饱满的特点,边框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天地,内部的造型总是对称的,即使一个人物或一个动物,也始终处在石窗的中心。既适合建筑的实际需要又体现了主人的审美要求,整体上则透露出儒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中庸思想,这是石窗艺术造型圆满性的反映,这也是我国传统宇宙观的体现。
许多石窗的图案还有极强的象征性。譬如以石榴、莲蓬来寓意多子多福,牡丹寓意富贵,灵芝寓意长生不老,松、鹤象征长寿等。还有以谐音来寓事,如莲(连)年有鱼,马上封猴(侯),瓶(平)升三戟(级),喜上梅(眉)梢,三羊(阳)开泰等等,都表达了房屋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