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快速发展,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部署要求,高标准、规模化推进 以滨州、东营、潍坊等市盐碱滩涂地为重点的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
根据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鲁北基地占地面积825平方公里,规划装机容量44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4050万千瓦、风电350万千瓦。 根据鲁北基地规划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在滨州规划了1848万千瓦总装机,其中光伏1580万千瓦,风电268万千瓦;在东营规划了1012万千瓦的光伏;在潍坊规划了1540万千瓦新能源,其中1458万千瓦光伏,82万千瓦风电。
项目要求,2022年全面推进鲁北基地开发建设,开工建设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300万千瓦左右,完成投资150亿元左右,形成集中连片、要素协同的开发模式。
到2025年,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并网1500万千瓦左右,完成投资750亿元左右,基地规模化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全面加快。
到2030年,具备条件的风光项目“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将鲁北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山东省新能源集聚中心和电力输出中心 。
主要包括5个重点任务
优先推动“风光同场”一体开发。坚持“集约开发、多能互补、高效利用”,优先推进土地利用效率高、发电出力稳定的“风光同场”项目开发建设,配置灵活性调节资源,实现多能互补一体化运行,降低对电网的调节需求。2022年,新开工建设7个项目、规模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并网30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风光同场”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并网1500万千瓦左右。
“储输并举”加强消纳能力建设。考虑减轻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压力,大力发展高比例储能,规划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出大通道,提升电力系统稳定输送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发挥规模开发成本优势,提高储能配置比例,风光同场项目、普通光伏项目分别按20%、2小时和30%、2小时的标准配置储能设施,鼓励共建共享大型集中式储能。2022年,建成储能设施60万千瓦;到2025年,达到300万千瓦左右。统筹规划建设电力送出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建500千伏滨州高地站、银海站,东营渤海站、潍坊渔盐站等工程。
积极推进“综合智慧”园区试点。2022年,开工建设鲁北综合智慧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发电45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储能14万千瓦/28万千瓦时、燃机8万千瓦)、滨化集团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发电10万千瓦、风电16万千瓦、储能7.6万千瓦/15.2万千瓦时)、山东海化集团纯碱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光伏发电6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4万千瓦时),争取当年建成并网。
全面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以鲁北基地开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本地及周边新能源装备产业,推动就地就近配套、融合聚集发展。光伏装备产业:济南力诺、三齐能源,淄博腾晖,东营泰普,滨州领域电气、山东礼德等。风电装备产业:济南金雷科技、西门子变压器、中车风电、伊莱特能源,德州双一科技、格瑞德、通裕重工、世纪威能,滨州国创风能,东营中车电机,潍坊豪迈机械等。储能装备产业:济南山东电工、亿恩新动力,淄博凯盛新材料、华夏神舟等。
探索打造“生态友好”示范样板。2022年,建设潍坊寿光观台营子盐碱地生态治理试验项目,治理面积1公顷。2023-2025年,建设滨州海防办事处盐碱地生态治理试验项目,治理面积4公顷;东营垦利盐碱地生态治理试验项目,治理面积2公顷。(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设计/张韬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