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世代相传。2023年6月27日,202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的主流媒体、相关机构代表、示范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130余名人士,围绕推动经济复苏、深化媒体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建言献策。
将澜湄合作故事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澜湄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沿岸中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六国共同发起和推进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建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在2014年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倡议,得到了湄公河国家积极响应。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成功举行,宣告澜湄合作机制诞生。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标志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迈向成长期。
澜湄合作正式启动7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五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六国携手同心、团结奋斗,推动这一新型次区域机制实现高水平发展,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为六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湄公河五国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共同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全球发展倡议先行区、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澜湄合作结硕果
夜晚,老挝古城琅勃拉邦的夜市灯火通明,各国游客熙熙攘攘穿行其中,在湄公河畔一边选购民族特色商品,一边品尝当地美食,感受着这个千年古城的现代活力……4月以来,老挝大部分地区天气酷热,多地气温超过40℃。“多亏了附近的南欧江梯级水电站,酒店餐厅的空调能保证全天运转。目前,琅勃拉邦在充足的电力供应保证下已经完成了一批旅游景区的升级改造,新开发的原生态旅游、农庄酒吧将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收入增长。大家都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建设的水电站,”琅勃拉邦省文化旅游厅厅长素达潘说。
南欧江梯级水电站流域电站总装机127.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约50亿千瓦时。2015年8月31日,中老两国签署南欧江二期项目开发重要协议。如今,7座水电站都已建成,像占芭花一样盛开在南欧江上。
南欧江流域建成的7座梯级电站、一个电力集控为核心的电力运维管理中心,加上投产运营超过十年的南俄5水电站,当前电力供应占老挝全国用电的30%以上,是老挝北部电力能源基地的骨干电源和中老电能合作领域的重要窗口,也是澜湄区域合作的重大成果体现。挝能矿部部长坡赛·赛雅颂表示:“南欧江水电站是纳入老挝能源工业战略发展规划取得的重大成果,作为老挝大型清洁能源项目,将为老挝新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承载更大的期望和责任。
澜湄国家电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电力装备、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在促进澜湄水电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方案充分考虑和发挥各国优势资源,通过开展联合研究、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等,极大缓解了澜湄区域因丰枯期水量差距巨大带来的挑战。”老挝巴特寮通讯社副社长维莱·马尼拉说:“老挝境内河流众多,希望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同中国开展更多技术合作,促进电力出口,将老挝打造为东南亚蓄电池。”
助澜湄协同发展
自2016年澜湄合作机制成立以来,水资源合作被列为澜湄合作五大优先领域之一。澜湄六国积极发挥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平台支撑作用,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合作成果丰硕,在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澜湄合作外长会上得到六国领导人和外长们的高度认可,水资源合作成为澜湄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中心领域。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澜湄水资源合作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李戈表示:“中国作为澜湄流域的一员,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实际行动充分履行义务、担当责任。”
新闻媒体在增进澜湄水资源友好合作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澜湄水资源合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为澜湄水资源合作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国媒体朋友通过座谈交流,更好地了解澜湄水资源合作,讲好澜湄水资源合作故事,为推动澜湄水资源合作提质升级注入媒体活力,为促进流域各国民心相通增添媒体智慧,为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贡献媒体力量。
老挝记者协会主席沙万坤·拉沙蒙在致辞中表示:“澜湄合作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流域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期待澜湄六国主流媒体加强交流,持续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更加客观地报道澜湄水资源合作,促进水资源领域合作提质升级,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澜湄合作的未来,离不开澜湄媒体人的真诚牵手。面对新形势,澜湄六国媒体应该加强协作,去伪存真,倡导理性,加强引领,携手应对挑战、共担责任,讲好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澜湄故事,呵护心心相通、亲如一家的澜湄情谊,展现命运与共、共赢未来的澜湄愿景,为打造澜湄国家乃至亚洲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舆论基础。
共话澜湄兄弟情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流域民众3.26亿人。一湾江水流经之处,不仅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孕育着澜湄沿线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7年前,澜湄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交往的新篇章。7年后,在习近平主席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的指引下,在六国共同培育下,澜湄合作机制已迈入全面高速发展新阶段,成为次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
各领域互利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2年,中国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达4167亿美元,比7年前翻了一番。中老铁路客货两旺,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建成运营,一大批互利共赢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开展惠民项目,不断提升民众获得感。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已支持开展700多个扶贫、民生等项目,中方累计向湄公河国家提供超过2亿剂新冠病毒疫苗、3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培训来华务工人员4万余名。
互学互鉴,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厚植六国友好根基。澜湄合作媒体峰会顺利开展,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航班数量不断增加,人员往来有序恢复,人文交流前景可期。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沧江—湄公河上的一座座水电站犹如一颗颗明珠,将充沛的电力输送到澜湄国家,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澜湄六国友好交往和合作发展的历史潮流,如同澜沧江—湄公河的滔滔江水,跨过崇山峻岭,越过激流险滩,始终奔腾向前。希望我们用更加丰富的多元文化特色和优势,促进人文交流,发挥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各国人民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生动故事,让澜湄合作的民心民意基础更加牢固。(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赵娥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