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巴关系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袭击事件持续恶化,印度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水协议》,地区局势愈发紧张。在此敏感时期,印度已悄然开展行动,着手提升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两座水电工程的水库蓄水能力。
5 月 1 日,一项名为 “水库冲淤” 的关键作业正式启动。该行动由印度国有最大水电企业 NHPC 公司牵头,并联合当地政府共同推进。水库冲淤旨在清除水库底部长期积累的沉积物,这一举措不仅能提升发电效率、保护涡轮设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大坝运行过程中来自沉积物方面的外部限制,优化大坝整体运行状态。
据悉,此次冲淤行动在 Salal 水电站(1987 年启用)与 Baglihar 水电站(2009 年启用)展开,这也是两座水电站投入运行以来首次进行此类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方面并未依照惯例事先通报巴基斯坦。回顾 1960 年签署的《印度河水协议》,其中对这类操作有着严格规范与限制,印度此次单方面行动无疑打破了既有规则。
目前,印度在该地区的水电布局已颇具规模,已建成超过六座类似的水电站。从短期影响来看,此次冲淤操作对巴基斯坦的水源供应不会产生直接且明显的威胁。然而,巴基斯坦的农业灌溉以及水电供应高度依赖来自印度方向的河水,一旦未来印度在更多项目上推行类似措施,长期积累下极有可能对巴基斯坦水资源获取造成实质性冲击。
卡拉奇等城市中心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相当尖锐,巴基斯坦被列为全球第三大水资源紧张国家,气候变化、人口激增、治理不善和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正导致水资源危机不断加剧。居住在奇纳布河(Chenab River)两岸的民众见证,5 月 2 日至 4 日期间,Salal 和 Baglihar 水坝向外释放了大量水流,这一现象也得到了证实。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水电项目上的争议由来已久,核心矛盾聚焦于水库的蓄水能力以及 “冲淤” 等作业。按照《印度河水协议》,印度虽拥有开发水电项目的权利,但其在蓄水规模上受到严格约束,并且被要求与巴基斯坦共享相关水文数据,以保障下游巴基斯坦的用水权益。但在协议暂停执行的当下,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在推进包括基申甘加(Kishanganga)和拉特勒(Ratle)在内的水电项目时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这两座水电站因设计中的蓄水问题,过去曾引发印巴双方激烈争议,甚至对簿公堂,双方都曾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试图借此解决分歧。如今印度态度的转变,无疑将使印巴在水资源问题上的博弈进一步升级,未来地区局势发展充满更多不确定性。(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尹世乾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