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一座形如"被巢湖冲刷的玉石"-安徽百戏城项目正迎来最后冲刺。截止目前,百戏城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外立面装饰和内装阶段,预计今年会和大家见面,届时,又一座文化地标将矗立于巢湖湖畔。
安徽百戏城项目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环湖北路与云谷路交口,南邻巢湖风景区,西邻安徽创新馆,占地约75亩,总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地上5层(小剧场地上4层),地下1层(局部地下3层),地下建筑面积1199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20座专业杂技剧场、546座地方戏小剧场、433座综合性小剧场、排练、管理等配套附属用房以及地下车库、人防、设备用房等。
作为安徽首个以杂技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剧场集群,以其"花篮连双璧"的独特造型和国内首创的"单片翻转舞台",即将重塑长三角演艺版图。
项目团队在75亩用地内植入"会呼吸的建筑"理念:屋顶的菱形采光孔与垂直绿化带形成自然通风系统,地下3层的雨水回收装置可满足园区40%的灌溉需求。这种"文化+生态"的双重基因,使项目成为安徽省首个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预认证的演艺场馆。
建筑外形灵感源自巢湖浪涛打磨的鹅卵石。设计团队通过参数化建模,将这一自然意象转化为"多曲面异形空间结构"。东侧杂技剧场与西侧小剧场呈30度夹角,模拟玉石碰撞后的自然裂痕。
中央连廊以徽州竹编为原型,用368块异形玻璃拼接成透光"篾片";北立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幕墙,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刻巢湖波浪纹理,在阳光下呈现水流冲刷的视觉幻象。
作为全国少有的"三剧场"专业演艺综合体,安徽百戏城打破了传统剧院单一功能模式。杂技剧场采用"镜框式+沉浸式"双模式舞台,单片翻转舞台可在90秒内完成平面与垂直状态的转换,配合36台数控威亚系统,实现"空中飞人"与地面表演的无缝衔接。
地方戏小剧场546座的可变式观众席,通过机械轨道切换成"品字形""围合式"等7种布局,满足黄梅戏、庐剧等地方戏曲的多样化需求;综合小剧场433座黑匣子剧场配备全息投影幕布,可瞬间转换为沉浸式数字艺术展馆。
更具颠覆性的是其"后台前置化"设计。通过环形参观廊道,观众可直观看到服装道具制作、演员热身等幕后流程,这种"祛魅式"体验在国内专业剧场中尚属首创。这种"传统+国际+创新"的三维定位,将成为环巢湖文旅圈的新标杆。(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孙凤娟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