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征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已然树立。近日,三峡江苏大丰 800 兆瓦海上风电项目传来捷报,其首台金风科技机组顺利完成吊装。该项目场址最远离岸距离达 85.5 千米,一举刷新了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离岸距离最远纪录,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三峡大丰项目规划宏大,涵盖 H8-1#、H9#、H15#、H17# 四个场址,总装机容量 800MW,计划安装 98 台金风科技智能海上风电机组,包括 GW191-6MW、GWH230-8.5MW 及 GWH252-13.6MW 三种机型。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超 28 亿度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237 万吨,不仅为绿色能源供应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作为项目的核心设备,金风科技 GWH230-8.5MW 海上风电机组堪称 “海上发电神器”。它针对项目海域年平均风速 7.9 米 / 秒、低风切变和低湍流的风资源特点量身定制,预计全场年发电时长可达 3500 小时,能显著提升客户收益。该机组集成了深度感知与自我学习能力,运用寿命运行调度算法、数字孪生技术,搭配增益寻优、自学习预判偏航等智能控制技术,可使发电量提升约 5%。此外,其构建的健康诊断、复杂工况控制和载荷安全控制三大模块生态体系,赋予了机组预测性运维、风险控制和关键部件载荷调节能力,实现了风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适应的完美平衡。
然而,该机组的安装之路充满挑战。机位点离岸距离约 75 千米,船舶航行单程就需 6 - 7 小时,且外海涌浪大、施工条件复杂,海底泥沙冲刷严重导致船舶易走锚。这些难题对施工工序衔接以及安装船、运输船舶的合理调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面对复杂的吊装环境,金风科技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量轮毂、机舱、传动链等各部件吊装的组合工况,拓宽了船舶、吊具等吊装资源的选择范围,让吊装工程更具灵活性。机组采用便于吊装的 E-TOP 结构和高效安全的 “单叶片吊装” 方式,大幅缩短海上叶片吊装工期,延长吊装窗口期,降低了吊装作业难度。同时,金风科技凭借超百余台大容量、大叶轮海上机组的丰富吊装经验,对运吊工序进行精细化拆分优化,并借助自研气象预警平台精准捕捉作业窗口期,为项目首台机组吊装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风电机组向大洋深处的每一次推进,都意味着风能开发利用边界的拓展。三峡大丰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进一步拓宽了我国风能开发利用范围,有力验证了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可行性,更为风电开发企业开拓全新市场增长极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安全、稳健的项目交付能力,也让项目收益回报更有保障。
事实上,金风科技在深远海风电领域早已深耕多年。2021 年,金风科技便与三峡集团合作,成功建成当时最远离岸距离达 80 千米的三峡大丰 H8-2# 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安装了 38 台 GW155-4.5MW 及 20 台 GW171-6.45MW 海上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在 2024 年,该项目可利用率超 99.3%,总发电量 8.71 亿度,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放眼全球,海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可用资源超过 710 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占比超 70%,但目前开发利用率尚不足 0.5%。深远海海域年平均风速可达 9 米 / 秒以上,发电小时数远超近海,是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理想之地。未来,金风科技将凭借此次项目的成功经验,继续携手行业伙伴,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推动风电技术向着更辽阔的海洋迈进,开启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新篇章。(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尹世乾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