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2.7万中国建设者的戈壁答卷:援蒙850项工程架起发展金桥
见道网 2025-07-04 16:54
  • 中国援建蒙古850项工程,2.7万建设者架起中蒙发展金桥
阅读本文需要
2 分钟

在蒙古国广袤的戈壁与草原上,中国援建者的足迹已深深镌刻十年。截至2023年底,累计2.7万名中国工人参与援蒙项目,完成道路、学校、医院等850项工程,用汗水与智慧浇筑起中蒙友好的坚实纽带。

基建先行:打通发展动脉

乌兰巴托市郊,全长32公里的“和平大道”如巨龙盘踞,这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古首条高速公路,将市区到机场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日均车流量突破5万辆。而在南戈壁省,中国援建的塔温陶勒盖煤矿铁路专线,每年为蒙方增加煤炭外运能力3000万吨,直接贡献蒙古GDP的12%。

民生为要:提升幸福指数

在达尔汗乌拉省,中方援建的50所“中蒙友谊学校”已投入使用,配备汉语教学中心和现代化实验室,惠及1.2万名牧区儿童。2023年竣工的国立第三医院,拥有200张病床和蒙古首个数字化手术室,使当地心血管疾病救治效率提升40%。

技术赋能:留下发展基因

中国团队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技术转移。鄂尔浑河防洪工程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戈壁生态混凝土”技术,既解决河道加固难题,又降低30%维护成本。中蒙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已培养5000名本地技术工人,其中85%进入中资企业成为骨干。

未来展望:升级合作维度

随着中蒙绿色能源合作备忘录签署,2024年将启动100兆瓦风电项目,中国光伏组件企业正与蒙方共建草原“光牧互补”示范区。蒙古国副总理阿玛尔赛汗表示:“中国建设者不仅带来项目,更教会我们发展的方法论。”

从砂石遍野到道路纵横,从缺医少教到民生改善,2.7万中国建设者用850项工程诠释了“亲诚惠容”的深刻内涵。这些戈壁上的中国印记,正转化为蒙古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劲引擎。(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特写栏目编辑/孙凤娟

评论

相关文章

特写

老挝电力年中会议:加速水电光伏建设,改革电价

15小时前

特写

从数据中心到AI:马来西亚的数字化转型

5天前

特写

越南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5天前

特写

国家启动零碳园区建设 万亿级绿色转型新赛道开启

5天前

特写

博茨瓦纳的小启示:非洲绿电投资的落地密码

08-13

特写

450亿美元贸易额背后的机遇与策略:中国企业出海哈萨克斯坦指南

06-23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