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光伏产业作为绿色能源的核心力量,被寄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厚望。中国光伏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受同质化产能集中投放、国际贸易壁垒加剧等因素影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盈利普遍承压,行业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光伏市场乱象丛生,低价恶性竞争屡见不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规范市场秩序,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明确提出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场整治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光伏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无序竞争正在侵蚀光伏行业的根基。从企业层面看,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为了生存,一些企业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致使创新能力减弱,长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信誉危机。从行业角度看,“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日益凸显。坚持高质量标准的企业在低价冲击下市场份额被挤压,优质产能闲置,直接拖累了行业技术升级步伐,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此外,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供需失衡,造成社会资源严重浪费,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可以说,低价无序竞争正在吞噬创新、消耗资源、透支行业未来。
面对行业乱象,六部门打出组合拳,直指行业痛点:
强化产业调控,建立“红绿灯”制度,对不符合能效、环保、技术标准的项目亮红灯,对先进产能项目开绿灯;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公平;支持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作用,形成行业自净机制。
整治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光伏企业需要将“内卷”转化为“外延”,从四个维度重塑竞争优势:
向技术创新延伸,突破发展天花板。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率先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将摆脱价格战困境,获得创新溢价。向应用场景延伸,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光伏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融合正在创造新的需求,多样化应用场景不仅扩大了市场空间,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向全球市场延伸,提升价值链地位。从产品输出到解决方案输出,再到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实现角色升级。向生态协同延伸,构建产业护城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深度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每一次行业调整都孕育着新的机遇。当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唯有摒弃低水平竞争,拥抱价值共创,坚持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中国光伏产业才能突破当前困境,继续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