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资本合力托举,技术与自然艰难博弈,一条确定的万亿级赛道,正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加速铺就。在“136号文”实施的首年,常规新能源投资因电价、规则等不确定性在下半年趋冷。然而,“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大基地作为国家战略,在政策与央国企的强力托底下,逆势成为高速增长的确定性赛道,热度持续攀升。
投资热度不减,项目规模惊人
国家电投、中石油等能源央企明确将“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全力推进大基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项目层面,企业合作与资本运作活跃:中广核与大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成功募集118亿元权益资金;华电新能专门成立民勤“沙戈荒”能源公司。
项目推进势头迅猛。自6月以来,涉及“沙戈荒”大基地的各项进程总规模接近6500万千瓦。库布齐、青海格尔木、大唐阿拉善等数个千万千瓦级标杆项目引人瞩目。特高压外送通道也取得关键进展,为电力外送提供了核心保障。据梳理,主要发电企业在此领域规模超过10GW的项目总规模已超170GW,全部项目规模更超过250GW,潜力巨大。
政策强力托底,但挑战不容忽视
政策层面,《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的印发明确了至2030年新增2.53亿千瓦光伏装机的目标,为行业注入强心剂,预计将催生万亿级市场。然而,规模背后,“环境+成本”的双重难题亟待破解。
环境适应性挑战严峻:特殊的地质与气象条件导致已建电站出现基础沉降、沙尘遮挡、设备加速衰减等问题,极端天气甚至造成电站严重损毁。同时,薄弱的地方电网难以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引发了振荡、过电压等安全稳定问题,导致跳闸甚至弃光。
成本压力持续加剧:“沙戈荒”EPC中标价格(含组件逆变器平均1.83元/W,不含平均1.16元/W)已远低于常规地面电站,反映出极致的成本竞争。加之项目地处偏远,运维难度与成本高昂。在“136号文”推动电价下行的背景下,成本管控已成为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生死线”。关键词:新能源资讯网,新能源最新消息,新能源最新报道
“沙戈荒”大基地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驱动新能源发展的新引擎。这条前景广阔的万亿赛道,既充满了政策与规模的确定性,也布满了环境与成本的荆棘。未来,成功将属于那些能够以技术创新攻克适应性难题、并以极致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参与者。(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许生鹏
评论
写点什么吧~